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47章 香饽饽武监生

第447章 香饽饽武监生

    第447章 香饽饽武监生 (第2/3页)

身边的亲信,又将一个红封塞给了行人和随行的太监,众人在一片道喜声中,送走了宣旨的队伍。

    “恭喜旗正高升!”

    李如松宛如梦中,不一会儿,他的上司,骑兵千户高远也来到了军营之中。

    原来不仅仅是李如松一人高升,所有联名上书的军官,都被调到了禁卫军中。

    这位非武监出身的千户,用羡慕的语气说道:

    “戍卫皇宫的任务艰巨,兵部的调令很急,你后日就要去禁卫军报到了。”

    高远是戚继光的部将,和李如松在武监的教官也是老友,从军以来李如松颇受照顾。

    此时他也有些不舍。

    高远说道:

    “勿做小儿态,你可知道陛下为什么将你们都调入禁卫军?”

    李如松说道:

    “是重建枢府的传言?”

    高远也算是京营新军的中高级军官了,他接触的消息层次自然要比李如松高。

    他点头说道:

    “重建枢府还早着,但是此番你等上书,陛下又将你们调入禁卫军,日后少不了被陛下垂询军务的机会。”

    李如松重重点头。

    李如松的战略计划,兵部研究了半天没能找到破绽,两位边疆大吏都上书支持。

    这说明了武监毕业的军官,军事素养过硬。

    这种时候,皇帝必然会让他们参谋军政。

    武监的出身实在是太有优势了。

    这一批武监生,都是与国同休的勋贵和世兵子弟,忠诚毋庸置疑。

    武监的监正就是皇帝本人,这些武监生理论上都是皇帝的弟子。

    他们和外朝文官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又是专业的军事人才。

    皇帝将他们调入身边,日后有关军事的问题,也可以多听到别的声音。

    高远拍了拍李如松的肩膀说道:

    “陛下这份信任来之不易,但是你们去了禁卫军,还是要谨言慎行。”

    李如松连忙点头。

    他知道这次奏疏能通过来之不易,以武将现在的地位,还无法和文官掰手腕。

    如果不是苏泽帮忙,他们早就被科道锤死了。

    兵部还管辖着京师新军,怕是多少兵部官员都盯着他们,等着他们犯错。

    李如松也并没有狂妄的认为,自己可以轻易影响到朝堂的军事决策。

    他们这批军官,对皇帝来说就是个参考,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听听军官的声音。

    见到李如松的态度摆的正,高远终于放心。

    高远叹息道:

    “可惜本将年纪太大了,要是能年轻十岁,我也想去武监读书了。”

    “武监出来的,好样的!”

    能得到这些百战沙场的军官如此评价,李如松也十分的骄傲。

    高远知道自己前下属前途不可限量,又组织军中欢送,报道当天更是亲自送李如松来禁卫军营地报道。

    “李班正!”

    还没踏入禁卫军营房,李如松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正是和自己一起起草奏疏的刘荩臣。

    “刘兄!”

    刘荩臣对着李如松行礼:

    “这次如果不是李班正带着我上书,何来如此的恩赏!这次我爹可是狠狠的夸了我,我这辈子都没被这么夸过!”

    李如松知道刘荩臣是诚意伯世子,诚意伯好不容易才复爵,对这个继承人教育非常严格。

    而诚意伯也是勋贵之一,更明白这次皇帝嘉奖的深意,自然对儿子十分满意。

    对勋贵来说,这些赏金职位都是次要的,反正刘荩臣日后都要承袭诚意伯的爵位的。

    重要的是能够在皇帝身边筹谋军机,这对于一个勋贵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勋贵争的是什么?不就是皇帝的信任和恩宠吗?

    刘荩臣又突然说道:

    “对了,李班正可有婚配?”

    “啊?”

    “那个,我家中有个妹妹还没出阁。”

    刘荩臣看到李如松盯着自己,连忙说道:

    “李班正,我妹可长得不像我,像我娘。”

    李如松确实没有婚约,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如今被很多人盯着,他连忙说道:

    “此等大事,还是要父亲做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