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42章 吏部传说之其五

第442章 吏部传说之其五

    第442章 吏部传说之其五 (第1/3页)

    果不其然,这次会推名单送到皇帝面前,隆庆皇帝几乎是瞬间就圈了诸大绶的名字。

    苏泽暗道系统果然发力了。

    苏泽将御批的结果拿回内阁,高拱、张居正和赵贞吉三位阁老确认过御批后,高拱对着苏泽说道:

    “苏检正,请中书门下五房拟诏吧。”

    苏泽疑惑的抬起头看向高拱。

    拟诏不是中书科的事情吗?怎么轮到我们中书门下五房了?

    张居正和赵贞吉此时也都装作没发现问题的样子,安稳的在自己的座位上处理公务。

    苏泽明白了高拱的意思,立刻说道:

    “下官遵命。”

    草拟圣旨这种事情,对于翰林出身的苏泽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苏泽按照记忆中入阁的圣旨,很快就写出了一篇华丽的文书。

    接下来他又亲自送到司礼监,请皇帝过目之后,由司礼监掌印冯保加盖玉玺,这份圣旨就正式生效了。

    苏泽又带着圣旨回到内阁,高拱又让中书门下五房会同行人司,前往诸大绶家中宣旨。

    ——

    吏部。

    行人司里行行人刘秉踏入吏部,就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息,整个吏部的空气都要凝结了。

    吏部如此低气压的原因,刘秉这个行人里行自然明白。

    行人司是个品级不高的衙门。

    行人司设司正,正七品,左、右行人为左、右司副,从七品,都由进士担任。

    行人司掌传旨、册封等事。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则遣其行人出使。

    行人司虽然是一个小部门,但是要经常在各衙门之间穿梭,所以行人司是京师中仅次于通政司的消息灵通部门。

    刘秉知道吏部气氛如此沉重的原因。

    吏部尚书杨思忠两次会推阁臣落选,想必心情肯定很差。

    会推从吏部文选司主持,改为了中书门下五房主持,关键这一次中书门下五房主持的会推一次就通过了,百官都称赞中书门下五房办事妥帖。

    这下子更是让吏部文选司颜面扫地。

    刘秉想到这里,忍不住要轻哼起来。

    他和张元忭是同科进士。

    因为张元忭的奏疏,朝廷更改了观政制度,所以刘秉入仕不到一年,还在行人司观政。

    所以他的职位是行人司里行,也就是见习期行人。

    他尤其记得,自己刚中进士的时候,在文选司分配观政时的场景。

    因为科举第次落后,刘秉排了很久的队,最后才去了行人司这个小衙门。

    当时吏部文选司官吏的倨傲态度让他很不舒服。

    如今文选司吃了瘪,和刘秉一样的官员不少,大家对吏部的怨气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没办法,这天底下的读书人是越来越多了,可朝廷对新设官职十分的慎重,一年致仕退休的官员又没这么多,现在就算是进士也要候缺,举人更是只能授偏远地区的教谕了。

    无论是谁坐在文选司这个位置上,都不能让大家满意。

    刘秉先分到的鸿胪寺,然后又被分配到行人司,这都是不太重要的衙门。

    刘秉今日来吏部,是来传皇帝圣旨的。

    现在已经十二月了,皇帝例行下达旨意慰问六部九卿衙门,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准备过年。

    行人司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如此的乏味和无聊,真正有价值的圣旨,也轮不到刘秉这个行人里行去送。

    没想到刘秉还是遇到了一个熟人。

    “持正兄?”

    刘秉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同年赵鹏正。

    赵鹏正,字伯翔,和刘秉同年进士,但是他是二甲进士,刚开始观政在礼部。

    前阵子轮转到了吏部,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吏部是六部之首,赵鹏正能在吏部观政,如果能留在吏部,那就是仅次于庶吉士们的第二个好去向了。

    也因为在吏部观政,所以赵鹏正每次同年聚会的时候都张口闭口吏部,等同年们问到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赵鹏正又是一副“我知道但是我不能说”的表情,惹得同年生厌。

    但他又在吏部观政,万一真的留在吏部,日后大家的前程还要依靠他,所以同年们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