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日昭昭,其火煌煌! (第3/3页)
杨彪清楚他这一去,再无转圜余地,他这汉室忠直,将亲手点起烧灼洛阳满城的大火,把兴汉菁华,付之一炬。
可刘太傅举事在即,那整整上百行名姓,就算杨家不做,亦有旁人会做。
遂只闭眸凝噎,不忍睁眼。
曹府,暗室。
一盏油灯,昏黄的烛火,把人影越拉越长。
杨修缓步来至案前三步,他垂着眼,拱手而拜。
“太尉杨彪之子,杨修杨德祖,拜见曹公。
今奉父命,洛阳当有大事报之。”
曹操伏案继续处理着事务,似乎对他的到来一无所觉,直到将手中文书处理完,这才摩挲着笺纸,意味难明。
“安民曾言淮南纸贵,不想袁公路竟还能琢磨出这等好物。
枉我与他相识近四十载,没想到却是从始至终都错看了他。”
杨修也不怯,轻笑答之。
“袁逆隐忍纨绔数十载,天下人皆错看了他,是以一朝事发,群雄措手,据三州之地,裂天下而治。
今天下人未尝没有错看曹公,却不知曹公于这洛阳城中,幽居暗室,隐忍数十日,待到一朝事发,又该是怎样光景?”
曹操闻听此言,这才将眸光从笺纸上挪开,认真审视着面前少年。
“原来如此,难怪杨家会派你来此。
倒是英雄出少年,杨太尉庸碌半生,窝囊了大半辈子,不曾想倒生了你这么一个儿子。”
“太傅刘繇假衣带为矫诏,蛊惑百官,不日将于洛阳举事,妄图颠覆汉室,必是通袁贼臣。
杨家世食汉禄,屡世皇恩,今日来此,请丞相清君侧,剿除乱党,匡扶汉室!”
“丞相之名,担待不起,操如今只是陛下亲命之一介御史,可不要将我与那自领官爵的袁贼,混为一谈。”
“修失言,还请主公恕罪。”
曹操满意颔首,语气依旧冷淡。
“杨家既然来投,那便说些我不知道的。”
杨修赶忙将刘繇如何得到衣带诏,又如何联络众人之事,一一道来。
曹操闻言就是轻哼一声,“这么多年来,从董卓到李郭,陛下倒也长进不少。
此事自我知晓后,从第一时间起查到现在,在宫中的眼线细作,至今都没给我查出来,陛下究竟是什么时候给刘繇藏的衣带诏。”
杨修:“.”
“其实,主公,依修所见,或许就没有衣带诏之事,一切皆是刘繇这个汉贼所谋,陛下或许是无辜的?”
“这不可能!
刘繇此人胆小畏怯,惜命如鼠,哪怕得了衣带诏,依旧百日谋反,一事无成,徒造声势而不敢举动。
若无衣带诏,他哪有这个胆子与操作对,为汉室舍生?
况且我了解陛下,衣带诏上所书言语,确实是他的口吻。
非陛下这等亲身经历者,不能感同身受,将之诉诸于血诏。”
曹操说着,抬眸深深看了他一眼,被他眸光盯着,杨修恍然。
“主公所言甚是,这确实是陛下所为。”
不管衣带诏是不是天子所书,曹操却要借此发难,清扫天子身侧宫人。
当然这也是他们二人在密室中说说,在对外的明面上,正如他之前所言:
【此必是刘繇矫诏!】
“好了,衣带诏之事,操自有计较。
至于你,还有吗?”
曹操的声音没什么起伏,在他示意下,杨修继续言说刘繇所谋之除曹大计。
曹操闻听此言,也是微微蹙眉。
“这么说来,到还真让刘繇想出来个劳什子的计策,足以在不使洛阳内乱的情况下除了我?”
曹操对此也是颇为讶然,毕竟他自己的计划与准备,也不过是能将内乱的损失降到最低。
可刀兵之战,总是要做过一场以分胜负的,所以他才拖着时间没有发动。
一来,是为了等刘繇将事情越闹越大,把洛阳城中所有反对自己的声音都引出来一网打尽。
二来,也是在等城外之事准备的更加周全。
“可知他计划详情?”
“刘繇对此颇为谨慎,只与刘备、刘表、董承、徐晃四人交谈。
便是我杨家在其中的耳目,也未曾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