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日昭昭,其火煌煌!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日昭昭,其火煌煌!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日昭昭,其火煌煌! (第1/3页)

    “今太傅举事在即,诸公景从,匡汉之事,或在此一举,杨家荣华,当由此保全。

    吾儿聪睿机敏,何不助一臂之力,以效天下之正朔。”

    然而对于杨彪的提议,杨修只是悠然端坐于案侧,抬手举起杯中茶水轻啜。

    “每临大事有静气,此所以能谋定而后动者,这是父亲您自小教我的。

    不过现在,您的心乱了。”

    “遇事当缓不图急,当慎不弄险,这样的道理,我岂不知?

    然,我杨家几代人屡世公卿,朝中大事,我等虽不争先,但也从未旁落。

    是以自党锢、黄巾、何进、董卓、李郭以来,我家虽不盛,亦不衰。

    每每留有余地,成王败寇,不伤我家分毫。

    但这一次,百官相随,兵马齐聚,太傅那边聚集了此等声势,我等若连一丝兴汉之意都不表示。

    只怕他事成之日,便是我杨家失势于陛下之时.”

    然而没等他说完,杨修已轻笑间打断了他。

    “父亲,今时不同往日。

    若是过去,朝中权力争斗,我杨家不为鸡头,只做凤尾。

    成则同受荣华,败也不至牵连过甚,以此得享富贵,保家族千年基业长盛不衰。

    此是正理。”

    他说着将手中茶盏往案上轻轻一磕,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道理是这个道理,却没有明知必败之事,硬往上掺一脚的。

    何况,此非以往权臣逐利,党同伐异,而是:.”

    他微微一顿,握盏如握玺,眸光微眯似寐。

    “曹逆将行悖逆之举,猛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什么?”

    杨彪闻言勃然色变,他虽为杨家家主,但在自家这个伶俐儿子,展现其非常人之姿后,在许多大事上,杨修才是帮助他的真正谋事者。

    他更是早知杨修从始至终都不看好刘繇,否则也不会帝党忠义之士们几次来请,自己都没去一道书名画押。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不看好,已经到了认为刘繇必败的程度,更直言曹操欲行悖逆之事?

    “可是.何至于此?

    太傅麾下兴汉义士,文武官僚,何止百人,更有皇宫、西园、城外共计四万兵马相随?

    纵不能胜,哪怕除曹事败,也不过如先前朝堂之上一般,虎头蛇尾,互相制衡。

    太傅除不得曹贼,曹贼难道就除得了太傅吗?

    至于悖逆之事?曹贼于宫闱之中,安插亲信,在禁军之中,网罗党羽,事情虽做的隐秘。

    但在被太傅一语道破天机,大家有心防备之下,也未必叫他成事,如此胜负不过五五之数,何以轻言必败?”

    “父亲,你们只看的见洛阳城内形势一片大好,刘太傅执天子诏,号令除曹,莫敢不从。

    兴汉大业,仿佛就在眼前。

    然而你们目光只着眼城内,当所有人都被太傅之事牵扯目光,被这城中风起云涌,动摇心神之时,却唯独忽略了城外。

    太傅举事之事,衣带诏列名之人何止百数?洛阳城中风雨飘摇,一片大事将发之态,连你都有人通风报信,难道就无一人往曹营通信?

    兴汉之事,始终未有发作,是在等刘太傅口中的除曹良策。

    那么您说曹营从始至终,都没有动静,曹公他又是在等什么呢?”

    杨彪闻言微怔,被杨修提醒到这个份上,如何还不明白问题出在何处。

    “城外?你是说荆州兵恐将生变?

    这怎么可能?太师乃汉室宗亲,以极人臣之贵,岂肯屈身事贼,而坏祖宗基业?”

    杨修冷笑,“刘景升不会,可他下面的人呢?

    荆州军中大小将校,都是汉室宗亲,都极人臣之贵乎?

    他们自荆州抛家舍业,千里迢迢来至洛阳,甚至连城门都不得入,心中岂无怨怼?

    何况洛阳几经战火,朝中国库空虚,陛下与汉臣所能调动的钱粮,尽数用于刘玄德之西园新军,尚且不够。”

    他话语声声入耳,意味深长,却听得杨彪脊背发寒,通体冰凉。

    “那么父亲,我想问.现如今又是谁在发饷,使城外之军,还没有兵变呢?”

    “曹操!

    他竟是做的这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