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除曹良策是教你了,能不能成汉王就不售后了 (第3/3页)
对刘繇侃侃而谈。
“汉王自有良策教我,太傅且听好了。
吾尝闻有一人,姓吉,名太,字称平,此医乃洛阳人,人皆呼为吉平,为当世之名医也。”
刘繇蹙眉不解,“此人确有医术,我亦听闻,然此与除曹何益?”
“吉平虽是医者,亦常怀忠义之心,素有兴汉之志。
太傅有所不知,曹贼常患头风,痛入骨髓,每有病发,皆召吉平医治。
今只需去寻访吉平,待操病发,只用一服毒药,必然死矣,何必举刀兵?
届时曹贼发病,为医者医术不精所害,与汉室无关,与刘公无关,与群臣无关,便失大义。
纵曹营之人有所察觉,亦因无大义而难以齐心,只需天子稍加安抚,使曹操诸子自相争权。
待其自斗之时,刘公再领名册上书之义士,匡汉扶龙,可成兴汉之帝师矣。”
刘繇闻言怎不惊喜,他哪里想到,让大家困扰许久的除曹而不使洛阳内乱之事,竟然只需一医者,令曹贼自然病死便是。
届时就算曹营众人有所察觉,也只需让那医者自承为国除贼,发乎本心,无人指使,自刎归天。
到那时节,就算有人怀疑,但不知道仇人目标是谁,加上没了曹操掌控,辅以天子安抚,比起寻找未知的凶手报仇,他们自己就要先争权夺利一番。
刘繇越想越妙,忙答之曰:
“诚如是,我必掌汉廷之权,与汉王划江而治,两家联盟,永不相犯。”
虽然明知两不相犯,绝无可能,但刘繇眼下自觉如此表示,也可示袁以弱,放松汉王警惕,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时间。
然而袁三对此却毫不在意,无他,因为按袁公给自己讲的这个故事,貌似有小人给曹操通风报信,此计必不能成功。
那还是在衣带诏上就六七个名字的情况下,更何况现在这衣带诏上,姓名足有百人。
不过这等事,袁三自也不可能直接告诉刘繇,毕竟若是明知此计不能成功,他再来问自己要除曹计策,自己又哪来的真计策可以教他?
反正对汉王而言,曹操、汉室,皆敌也!
他们在洛阳自相残杀,大闹一场才好。
于是袁三在拿了衣带诏后,只提醒了刘繇一句:
“太傅欲行此计,且小心有人居心叵测,为曹贼通传消息。
令当召集众人,各备兵马,以防不测,免得一旦此计事败,曹贼狗急跳墙,尔等到时候抓瞎。”
刘繇自以为得了妙计,连连颔首,“机事不密则害成,我岂不知?”
见他心中有数,袁三遂收起衣带诏,请刘繇安排他连夜出城,回汉王处复命。
刘繇本也打算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眼见双方交易顺利完成,也想赶紧把袁三送走,以免迟则生变,自然不疑有他。
到时候等自己除了曹贼,掌控了朝堂,大权在握,只手遮天,何惧袁营再来威胁?
翌日,夜。
刘繇于府中召开集会,谓众人曰:
“今兴汉之士,已然齐聚,除曹之业,正可施行!
诸君当与我早做准备。”
众人忙问他除曹良策?
所幸刘繇还记得此前袁三叮嘱,未免走漏消息,只请了值得信任的刘备、刘表、董承、徐晃四人,言说吉平之事。
几人闻之,未曾想还有此等不费一兵一卒,就可除曹之良谋,皆称刘繇以为:贤!
眼见匡扶汉室,就在眼前,董承主动出言,“这吉平我也认得,也曾为我医治。
今我可佯作重病,延请于他,以试其心,若果为忠义之士,当某此计!”
众皆称善。
这边众人如何各自安排,准备曹操死后,如何举事,如何防备。
而董承归家之后,如何佯病召吉平,梦话试其心不提。
另一边,杨府。
杨彪在府中来回踱步,眉宇间愁眉不展,彻夜难眠。
“修儿,目下之洛阳城中,刘繇所闹之动静越来越大。
今日又有汉室忠义之士,私下为我通风报信,言说其大事在即,除曹只在几日之间。
这等匡扶汉室的大事,我们杨家当真不参与吗?
一旦事成,而我等又未参与,只怕利益重新划分,朝中要职再无我杨家立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