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六十五章 衣带诏

第二百六十五章 衣带诏

    第二百六十五章 衣带诏 (第3/3页)



    早得了袁公交代的袁三,自不迟疑,将计划为之娓娓道来。

    “刘太傅,我接下来说的话,乃袁公得黄天所授之天机,你可记好了。

    以你太傅的身份,接下来可以合情合理,时常往天子处走动。

    待到时机合适,天子会撕衣袍暗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书之,其后令伏皇后缝于玉带之内藏之。

    是日也,天子当系此带以见太傅,谓汝曰:

    【昔年,太祖高皇帝斩白蛇起义,提三尺剑,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

    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却如此懦弱,岂不可叹!】

    随后他又会亲执汝手,感怀而叹:

    【朕想卿西都长安救驾之功,未尝少忘,无可为赐,今将锦袍玉带赠之。

    望卿衣朕此袍,系朕此带,常如在朕左右也。】”

    袁三一字一句,让刘繇记忆,待他逐句背下,继而言道。

    “这段对答,太傅千万记住,将来若有人问起,便以此答之。

    并言你随后归家,于夜深人静,将锦袍反复察看,并无一物。

    反复寻之无果,直到灯花偶然落于带上,烧着背衬,隐见血迹。

    这才急取刀拆开视之,乃天子血字密诏,教以除曹匡正。”

    刘繇:“.”

    听袁三如此一板一眼,一本正经将故事讲完,刘繇都惊了!

    他惊为天人呼之,“袁公果真神人乎?世之料事于先者,竟至于此?果真如此,天下九州,孰能敌之?”

    但他转念一想,又觉不对。

    “不妥!不妥啊!

    今日朝会之后,陛下得刘表、刘备鼎力支持,反观曹操,一失丞相之位,二调曹仁之军外御于袁。

    如此时局,曹操如何还能挟持天子?此正当勠力同心,共抗汝主之时。

    陛下安能以衣带授我此诏?”

    刘繇的话说的很明白了,天子就算果真要授衣带诏,那也必是以除袁为要!

    今袁贼未除,天子也不再被挟持,何以授诏除曹耶?

    然而袁三神秘的笑了,声音莫测。

    “天子会授衣带诏除曹的,此为我主黄天应元显圣道君,所定下的批命!

    不信,刘太傅,请看这是何物?”

    刘繇将他神神秘秘取出之物拿来一观,只见其上以血为书,写道: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

    正是天子以血所书,除曹匡正之衣带诏也!

    这一刹那,刘繇只觉通体冰凉,毛骨悚然!

    他明白了!

    为什么袁术敢定下批命,言说天子必下衣带诏!

    又为什么袁三言之凿凿,要一字一句教自己把当日天子之言谈对答一一记下。

    这一切之所以必然发生,竟然是因为他自己。

    果然,正如刘繇所想的一般,袁三笑谓他曰:

    “太傅近日可常往天子处走动,待某日时机合适,归家之后,便可将此诏拿出,按我先前所授行事。

    其后联络朝中兴汉义士签名为证,以谋共讨曹贼,匡扶汉室。

    他们分别是太师刘表、执金吾徐晃、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种辑、昭信将军吴子兰、都亭侯王子服、后将军刘备”

    见袁三连人名都定好了,刘繇脸色大窘,一脸为难。

    “今天子又未被曹操幽禁,倘使这些人去与天子对峙,今日所谋,岂不穿帮?”

    “他们不会。”

    袁三话语幽幽,继续蛊惑。

    “所谓机事不密则害成,太傅只需告知众人,此事紧要非常,当暗中谋之,以恐为曹贼所觉,是故不可与旁人言说。

    更可提前告诉他们:

    【天子身侧,已有曹贼耳目,是故才不得不以此暗中行事,传递机要。

    因此就算他们去找天子当面对质,天子也定会矢口否认,否则何必传衣带诏呢?

    若有人自作聪明,坏了兴汉大业,使曹贼有了警觉,领洛阳之两万曹军鱼死网破。

    便是负了天子衣带诏之厚望,使大汉天下,亡于汝等之手!】

    更何况,只要覆灭曹贼,朝廷大权便可落入汝等帝党之手。

    剿除曹贼,此乃兴汉之业,帝党大义之所趋,没有人会不乐意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