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四十八章 李典将军您有这实力,您早说啊【5000】

第二百四十八章 李典将军您有这实力,您早说啊【5000】

    第二百四十八章 李典将军您有这实力,您早说啊【5000】 (第1/3页)

    “卞城求援!

    请王上即刻发兵去救!!!”

    急报奏闻之声响彻殿上,可殿中之人,鸦雀无声。

    好消息!

    平西将军李典找到了!

    坏消息,李典将军问我们求援.

    不是,我们还指望跟你求援呢。

    鲁王神色复杂,无声凝望着国相张华。

    迎上鲁王的目光,刚还提议向李典求援的张华,也是面有讪讪之色。

    “此中内情,或有蹊跷,肯请王上将求援使者唤来,询问详情。”

    此是应有之理,鲁王遂从之。

    待使者上殿,从其口中得知李典军遭袁军埋伏,几次被袁军利用以诈开城门,并李典拼死斩杀副将,正率众于卞城之外死战等事迹。

    众人无不赞叹李典之忠义。

    “使我大汉人人皆似李平西,何愁这乱世不靖,天下不复太平乎?”

    鲁王幽幽而叹,复问国相曰:

    “张相以为,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当救李典!”

    几乎是毫不迟疑,国相张华就给出了论断。

    鲁王诧异,抬眸看他,张华只对他微微颔首。

    “今平西将军遭伏,身中袁军之计,才使得袁军连战连捷,能数日之间,攻克三城。

    可此间道理,我等先前不知详情,或还会惊惧袁军威势,现今既已明了,不过是小道儿。

    既然李典将军已经破坏了袁军谋划,凭一支孤军,尚且能于卞城拒守,阻敌前路。

    倘使得我大军支援,摆开阵势同袁军一战,胜负之数,尚未可尽知也。”

    鲁王闻言,几乎瞪大了眼睛,以一种充满了疑虑,不可置信的眼神打量张华。

    那眼神似乎在说,国相,你也通袁了?

    鲁王也听说随着当今之世,袁公威震华夏,威势愈来愈盛,天下通袁者众已。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第一个见到的通袁之人,居然会是自家国相?

    我城里总共就一万守军,守城尚且不足,恨不得四处求援呢。

    你倒好,还让我出兵去救援别人?

    “张相,戏言否?”

    张华答之,凛然而大义。

    “汉室倾颓,苍生离乱,为匡扶汉统,保我鲁国,平西将军尚且不惜孤身战于城下,以死相拼。

    王上身为汉室宗亲,难道要惜身保命,忍看自家基业,尽为那袁氏所夺?

    况且袁军所以未攻伐我等,盖因卞城阻隔在前,此唇亡齿寒之理。

    今若不救卞城,来日卞城倾覆,袁军兵临城下,王上又指望谁来救援我等,又要如何抵挡袁军呢?”

    “这”

    鲁王眉头越蹙越深,“张相所言,似乎也颇有道理。

    只是我等如今兵力微薄,倘使分兵去救,只恐为袁军所趁,悔之晚矣”

    然而没等鲁王继续说下去,张华就抬手打断了他。

    “王上的忧虑,我如何不知?无非是担忧李典将军之实力。

    目下时局艰难,纵使有我等援手,他也未必能敌过袁军。

    届时损兵折将,反招祸事。

    依老臣看,我等可先派人往卞城附近打探消息,一来验明情报真伪,二来也探李典将军之生死。

    若是李典将军已死,则万事皆休,卞城也必不能久。

    我等只紧守门户,等待朝廷援军便是。

    可若李典将军犹自能坚持,尚能以微薄兵力,死守一地,同袁军血战。

    则说明袁军亦非不可战胜,只需我等速速派兵相助,平西将军定可一举破敌。

    王上以为呢?”

    鲁王闻言心底越发疑窦丛生,卞城危急,李典之存亡只在顷刻。

    若果真要救,必然速速出兵,又如何能拖延时日,打探情报。

    可若不救,又何谈救援之语?

    鲁王同自家相国相熟十数载,平素知他为人,今见他望向自己的目光饱含深意,情知必有内情。

    遂也面上颔首,许之。

    “张相老成谋国,便依你言,且遣人打探一二。

    其余人等各安职分,紧闭城门,以防袁贼来犯。”

    众人称“唯”,皆告退。

    待所有人都退下,鲁王也不回寝,只独坐王椅之上闭目养神。

    未几,果见国相张华去而复返,鲁王轻笑间屏退左右,复而问之。

    “张相所谋者何也?果真要去救那李平西?今可为小王言明否?”

    “救!那李典必然要救。”

    张华拱手而拜,抬手指了指上面,压低了声音,继而言之。

    “那李典为朝廷亲命平西将军,总领梁、鲁战事,按职分论,当战事之时,王上麾下都得悉听其调遣。

    今主帅战危,安有不救之理?

    况且那李典还是曹丞相心腹,据闻自从夏侯惇、乐进二将投袁后,丞相军中值得信任,又可堪大任之帅才,已经少有,这李典便是其中之一。

    其人持重擅守,温和稳健,常与人为善,被曹营诸将称为【长者】,军中多有交好者。

    这样一位受曹丞相信重,与曹营众将交好之人,偏偏又在卞城之下,上演了此等拨乱反正,死战城下的忠义一幕。

    此等忠义之名,战至一兵一卒,尚且死战不退之义举。

    足以大振曹丞相如今,因夏侯惇、乐进降袁之后的窘境。”

    将此间内情言罢,张华谨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