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先生何故迟疑?莫不是心向曹营! (第2/3页)
张绣惊惧,满脸苦涩,谓贾诩曰:
“先生何至于此?
就算不从袁公,也没必要将使节驱逐,暂且请入城中,好生招待一番,留有余地也好。
今事至此,再难缓和,袁术大军不日便至,又当如何?”
“将军所言甚是,为今之计,不如降曹。
袁兵若至,自有曹兵来敌。”
“降曹?”
张绣闻之,不由诧异。
“如今袁公常胜,而曹公常败。
袁公势盛,而曹公势弱。
先生何以劝我弃胜而从败,降弱不降盛哉?”
见张绣问起,胸有成竹的贾诩这才为他侃侃而谈。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顺,降曹非降曹,乃归顺朝廷也。
反观袁公,矫诏乱命,篡逆之心,路人皆知,降袁非降袁,乃从反贼也!
此其宜从曹公者,一也。
术势强盛,天下莫能与之敌,扬州、豫州、荆州,连跨三州之地,三分天下有其一,兵马二十万众。
将以两万之众,携一郡之地从之,其必不以汝为重。
至于义子之名,我听闻那荆州邢道荣,乃至蔡瑁,亦有机会争夺,实在有名无实。
将军天下英杰,难道要和此等于荆州拥十万之众,却背义投敌,导致刘表一朝倾覆的草包同为义子吗?
曹公则不同,正因曹公势弱,其得我必喜,将来必以将军为重,所谓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之理也。
此其宜从曹公者,二也。
前者假道南阳,已罪袁公,今闻庐江城外,淮南民众为阻曹军而死者,不可胜计。
纵袁公怀霸王之志者,愿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然淮南百姓,皆怨将军,倘入袁营,岂能善终?
此其宜从曹公者,三也。”
将此间谋算,一一讲明,贾诩才幽幽一声长叹。
“如此三者,诩煞费苦心,皆为将军谋之。
望将军无疑!”
“如此说来,倒也有理。”
经贾诩这么苦口婆心一劝,张绣倒也被他说动。
确实啊,袁公现今如此强盛,降了也不一定用的上自己。
别说历数袁营大将如纪灵、张勋等,便是排义子,都不知道得排到多少位去,怕是一个巴掌都数不过来。
反观曹营这些年损兵折将,自己降了,便是雪中送炭,定然得到重用。
何况自己和袁营还有此前放曹军假道南阳的血仇,此等深仇大恨,可不是单单袁公说不计较,便能轻易化解的。
“当真是我此前想的浅了,还是先生心思缜密。”
张绣微微颔首,转念思及蒋干临行所言,复又言道。
“不过那蒋子翼所说,曹公最好人妻,我若归降,其便要辱我叔母?
不知先生可知此事?”
贾诩眉头微蹙,显然亦为此皱眉不解。
“我亦不知此间有何用意,想来曹公当世枭雄,岂会偏好此道?
为一女子而失将军,绝非明主所为,依诩之见,曹公断不会行此道。
至于蒋子翼临行之言,恐是胡言乱语,要乱将军心神,让将军与曹公生出嫌隙。”
张绣闻言,深以为然。
“先生所言甚是,我亦如此想!
只此计端是歹毒,若无先生点醒,绣险些中他算计矣。”
正当贾诩闻听此言,刚要松下一口气时,却听闻张绣微眯的眼缝里,泛起一抹冷冽。
“只若是其所言为真,曹公来后,果对我叔母下手,又如何?
绣以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亦不可无啊!
先生以为呢?”
贾诩:“.”
见鬼的你险些中他算计矣?
你现在这副态度,分明是已经中他算计了啊喂!
清醒一点啊!绣将军!!!
“嗯?”
张绣冷眸微睁,诧异的看了贾诩一眼。
“先生何不发一言?
是觉得绣之所想,不对吗?
莫不是以为我就该不做丝毫防备,如那砧板上的鱼肉,供他曹公予取予求,连自家叔母也要献上?”
贾诩:“!!!”
嘶~贾诩心底倒吸一口凉气!
暗道一声坏了。
只试探着谓之曰:
“将军所言有理,些许防人之心还是要有的。
要不我们将邹夫人隐藏保护起来,不为曹公所知,也就无此忧虑了。”
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