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若无心,犹可活否?

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若无心,犹可活否?

    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若无心,犹可活否? (第2/3页)

术泪眼潸然,好似真情流露,紧握刘表之手。

    “景升兄,比干曾问:‘人若无心,犹可活否?’

    今术也问你一句,国若无心,尚能存否?

    京畿中枢,洛阳朝廷,已败坏至此,妖孽横生,人心沦丧,才使有今朝。

    试问你我之相争于荆州,无论成败,于大汉何益?

    使景升兄慷慨忠烈,为社稷不惜一死,又何惧入朝除贼?

    景升兄,为己身之名节,汝欲效殷商之比干,以死全节,而至国灭否?”

    袁术一番话句句在理,甚至引经据典,以史为鉴,乃至于声情并茂,刘表怎不动容?

    未等他细思其间真意,袁术以目视群臣,当即便见荆州群臣对刘表一拥而上,连声劝谏。

    “主公,大将军所言甚是!

    国中妖孽未除,当先以京畿天子为重,何需在意地方小节?”

    “正是此理,我大汉尚有圣天子在朝,只是近年来似董卓、曹操之流,妖孽频生,以至有此乱象。

    当此国朝倾覆的用人之际,主公与其仗义死节去,不如苟且图社稷。”

    “所谓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前事之师也!

    使比干能忍辱负重,暗中积蓄力量,剿除国中妖孽,再拨乱反正,辅佐圣天子以御四海,政下八邦。

    则九州宾服,虽以周之盛,犹未能反。

    主公何必争一时之气,轻置死生?”

    “以主公之才,可再效此前单骑入荆州之事,孤身闯洛阳。

    匹马单枪,匡国保驾,天子见之,怎不大悦,以为股肱?”

    “诚如是,主公上对得起大汉江山社稷,下亦可见历代先帝。

    留待有用之身,以图日后,岂不比今时死日,更传之于后世?”

    “这”

    刘表本来是打算,不管袁术说什么,他都要怒斥之!

    然此刻听袁术剖心之言,闻群臣苦劝之语,他亦越发迟疑。

    刘表本以为落入袁术手中,今日哪怕不死,也逃不过终身圈禁,受一世之辱。

    可哪里想到,袁公路不仅不杀他,还要放他回洛阳,行比干之事,相助天子,匡扶大业?

    他难道不知道斩草除根的道理?

    就不怕得自己相助,天子果真执掌洛阳,尽吞关中,持大义称霸北方,再拥百万北地甲士,席卷南方,来找他报仇,讨伐他这个叛逆?

    这不可能啊,如此浅显的道理,他又岂能不怕?袁公路应该还没这么愚蠢。

    还是说,排除了一切错误选项之后,那个最不可能的答案其实是真的。

    袁公路真是大汉忠良?

    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怕,甚至乐见其成!

    所以他不怕自己当那王叔比干相助天子,更不怕天子在北方做大做强。

    因他本就忠良,又何惧大汉强盛?

    难不成他所谓的口称朕字,矫诏乱命,僭越不臣等等诸般罪状,其实都是一片苦心?

    他是故意如此,只为聚集乱臣贼子于身侧,恃之以无敌之势横扫诸侯。

    最后再主动败亡,被天子一举击溃,将乱臣贼子悉数送走,成全三兴炎汉的匡国伟业。

    他宁背负万世骂名,也要全袁家四世三公忠贞之节?

    惊!

    若果真如自己所想这般,袁公路之大汉忠良,简直令他这个大汉宗亲,为之羞愧汗颜。

    此等气节,虽商末隐居于首阳山,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之伯夷、叔齐亦莫能至。

    可是话又说回来,世间真能有这等忠义之人,为了挽天倾,孤身逆乱世,筚路蓝缕,宁满身荆棘,只为成全大汉?

    嘶~

    回想此前袁术所发表的每一封矫诏里,都自诩忠良,言说其匡扶社稷之志,保驾勤王之心,刘表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对此,诸侯嗤之,只以为笑谈。

    可转念一想,以袁术如今坐镇东南,横扫天下的气势。

    甚至袁公路之心,早已路人皆知,他又何必行此小儿言行,贻笑大方?

    除非他说的其实都是真的!

    否则刘表实在想不通,他为何会放过自己这么一个心腹大患,放虎归山,让他去洛阳匡扶天子,成为后患。

    特别是方才一番剖心之言,堪称苦口婆心,鞭辟入里!

    世间但凡有识之士,谁都知道,今日之大汉早已沉疴难返,可这病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