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主公,您误会我们了,我们可都是忠良啊! (第1/3页)
“主公啊!非臣不忠,实在是今时今日,不若早降,还能得袁公礼遇厚待。
倘使襄阳城破,再要言降,只怕生死性命,尚不由人。”
蔡瑁以头抢地,泣首告曰:
“瑁之一片丹心,可昭日月,所言降者,实实在在,是为主公之身家性命考虑。
倘使有半分不臣之心,便使我此时此刻,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上,以证清白!”
话音落下,众人竟真见蔡瑁一头往大殿石柱上撞去,不过对此,大家也没有意外。
毕竟真正撞死在大殿上的人,是不会提前朗声高呼诸如:“我要撞死”之语的。
是以此刻,大家提前得了蔡瑁提醒,本身见袁军势大难敌,也都有劝降之意。
自然也就配合蔡瑁,众人一拥而上将他拦住,同时悲哭哀告,谓刘表曰:
“主公!事到如今,您难道还要怀疑蔡将军之忠心吗?
当年您单人独骑,孤身入主荆州,独木难支,幸得蔡将军许妹以配。
多年来一力匡扶,征战于大江之上,保您荆襄安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些您都忘了吗?”
”主公啊!眼下,若您连蔡将军这等股肱重臣之心,都要怀疑,那我们又算什么?
是否我们今日劝您一句降袁,便也各个都是通袁之人?
果真如此,还不如今日我等同蔡将军一道,触死这大殿之上,忠心以昭日月,清白以留青史,不失为一桩千古名臣美谈。”
”主公啊!
倘使荆襄还有一战之力,莫说是您,便是我等,谁又安忍降袁,将家族千载传承,寄托此野心狂悖之辈?
实非我等心向袁氏,实在城外十万天兵顷刻便至。
如今满城洪涝,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区区五千,谈何言胜?
若您一意孤行,也不过是使荆襄之血白流尽,万民之泪何时干?
此刻不降,悔之晚矣,还望主公早做决断!”
“莫说今日之襄阳,已招不出十万守军,便是果真有十万人守城,袁公面前,又有何用?
长沙两万人,一夜破城,零陵七万人,一兮败亡,便是不久前襄阳城外,十万大军,亦不过顷刻间,便灰飞烟灭。
纵再有十万人,难道就守得住此城吗?切莫意气用事,还望主公早做决断。”
“望主公早做决断。”
“望主公早做决断!”
“望主公早做决断!!!”
望着大殿之上,一位位要以头触死的忠臣烈士,看着那众人劝阻拦着的一片乱象,耳闻那一声声“要他早做决断”的呼喊。
群臣俯首掩涕,长拜不起,刘表又怎不动容?
败了?
我真的败了?
败的如此之快。
刘表惨然而笑,群臣触死大殿,以证忠烈?这哪里是在劝他,分明是在逼他!
真要走到这一步,你们是成千古名臣美谈了,可我这个逼死一众忠臣义士的主公,在青史上该成什么了?
望窗外月光长长长,照遍襄阳,初春晚风冷冷冷,寒凉刺骨。
刘表潸然一声长叹,将最后希冀的目光望向蒯良。
“成王败寇,今诸公皆欲弃我而去,子柔也与他们同行吗?”
“若襄阳没被大水围困,臣见主公百折不挠,只幸甚得遇明主。
一时之胜败不算什么,荆襄九郡大半犹在主公之手,臣携主公退往南郡。
届时倾主公久治荆襄之人望,号召六郡人心以讨贼,平叛讨逆,良愿随主公亲冒矢石,重整河山。
然而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已将一切断送。
围水困城,以天地为兵,四门尽是袁军舟船,巡视内外,即便护主公轻舟出城,也是明晃晃的靶子,如何能逃?
而若主公失陷襄阳城中,四面围水,内外隔绝,消息不通,我等纵有荆襄六郡,徒呼奈何?
主公已失,即便荆襄倾万民之死生,再征百万之众,又有何用?
至于主公先前所言,似曹操、刘备、吕布之流,岂不闻远水不解近渴?人之将死,难道还指望千里之外的水井,能打上水来?
况且若良所料不差,袁公水淹十万,兵困襄阳之事,足以威震华夏。
惊闻此讯,曹操只恐早吓得的坐立难安,恨不得插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