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年少万兜鍪,坐断长沙战未休 (第3/3页)
玉玺为证。
术更是陛下亲封之大将军,有总督天下兵马之权。
今国贼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僭越之心,昭然若揭,不臣之念,路人皆知。
陛下特传此诏,术亲发调令,征汝往陈国,以兴北伐之志,救天子于水火之中。
此所谓降汉不降袁也,而今你还在迟疑,莫非是要抗旨不遵,为他一己之私,置家国大义于不顾。”
黄忠:“.”
袁公,您跟曹操百步笑五十步的,还有脸说人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不过黄忠眼下还真被袁术这番话说的有些无所适从,他本来是不打算投降的,可现在人袁术也没让他投降啊?
袁公直接发天子诏与大将军令,命他去陈国前线讨伐国贼。
他这根本没给自己拒绝投降的机会,拒绝之后直接是于国不忠,抗旨不遵。
再念及袁术此前言说自己错看了他,与满城百姓相胁之语。
他久在长沙驻守,与当地百姓岂能没有感情,黄忠清楚的知道,若袁术一味威胁相逼,他也只能无奈投降。
可他没有,反而还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
降汉不降袁,他黄忠没有投降,只是被天子诏与大将军调令给调走了。
甚至还贴心的把自己调往了陈国战线,不必同荆州同袍对阵厮杀。
表面是一封矫诏乱命,可其间降汉不降袁的体贴关怀之处,纵观此前降袁之夏侯惇、乐进等人,何人能及?
既保全了忠义名声,又保全了自身性命,更保全同袍情意与这满城百姓,念及至此,黄忠怎不动容。
“忠没有看错,袁公,您是仁德的人。”
他说着放下长刀,躬身一拜,“平北将军忠,愿尊天子诏,奉诏讨贼!”
“好,将军快快请起,往后匡扶汉室,剿除国贼,还得你我勠力同心才是。”
不想袁术话音落下,黄忠却长跪不起。
“望袁公勿怪,黄某眼下尚有一个不情之请,若袁公应允,这边拍马上阵,驰援纪灵将军。”
“哦?”
袁术眸光阴晴不定,面上仍存浅笑,“将军且说来一听。”
“刘荆州待黄某有知遇之恩,还望袁公.”
“哈哈哈”
袁术闻之摇头而笑,“将军未闻前扬州刺史,今当朝太傅刘繇之旧事吗?
昔日他于江东拥兵自重,苛政虐民,术奉诏以讨之。
其兵败被俘,术尚且未取其性命,今刘表虽妄自尊大,尚怀篡逆之心,但念其大汉宗亲,亦曾有功于社稷。
届时若襄阳城破,术将之送往洛阳,表他个当朝太师,同曹贼相争,以匡汉室,兴炎汉,也未尝不可。”
黄忠闻言舒了一口长气,“诚如是,则忠于陈国愿效死力,身先士卒,万死不辞。”
袁术这边拿降汉不降袁劝服了黄忠,另一边蒯越身边只剩三千人正要出城而逃。
不幸却遭遇了袁军杀出城中的近万人围追堵截,眼看要受困城中,几无生路。
不想此刻斜刺里杀出一部人马,那为首小将,不是旁人,碧眼紫髯,正是孙权。
这兵马虽只千余人,然他们这一路上跟着孙权连战连捷,未尝一败,气势正是鼎盛!
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百人敌,千人敌,勇猛难当,虽前有万军,吾往矣。
那带队来追的袁军将领李丰,惊见碧眼紫髯,当即回想起袁公私下的那道命令。
【十万天兵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紫髯!】
知晓这是自家计策,毫不迟疑,当即开始演。
于是乎,震惊蒯越的一幕就在他眼前上演。
孙权越马冲阵,身后千人相随,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这个少年却指挥自若,视千军万马宛如等闲。
年少万兜鍪,坐断长沙战未休。
他竟率区区千人,破开敌阵,挡者披靡,其剑下竟无人敢与之一战,恍如江东猛虎再世。
当被孙权带着一同杀出城来,此情此景,对比坐拥两万受军,才一日不到就被袁军破城的黄忠,蒯越恍然!
“悔不该多疑三思,越中袁贼之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