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新的党争 (第3/3页)
续,但刘备仍然这么做了。
这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让寒家子弟进学——是寒家子,不是寒门士子。
哪怕是扛着钱粮压力,也要尽可能多的收揽并培养人才。
管氏和糜氏两家大豪商给刘备的投资,其实全都被刘备用在了教育上——这也是在为管、糜两家扬名,使其从商贾变成士族,是互利的事。
哪怕家里吃不起饭,都可以让孩子去当学徒,书院管饭。
刘备是乐意从蒙学开始培养专业人才的。
自己培养的人,才是真正有共同理念的人。
再过不久,青州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可以做实事的人才。
名门士族当然清楚,刘备是辅政大臣,如果再这么下去,未来的官场恐怕会有很多人出自新稷下学宫,出自刘备的军事学院,出自糜竺的商学院……
这当然是挖名门的利益,虽然刘备没搞党锢,但党锢实际上没这么狠……
这是在悄悄的低调的变革,是在刨名门的根。
——王允很清楚,只要刘备当权,就不会再轻易任用名士,因为刘备用不了多久就不缺人了。
所以,名士们是注定不会站队刘备的,这是根本性的冲突。
如果不能阻止刘备,如果不能设法从刘备手中夺去辅政大权,名门世家的地位就会逐渐动摇,原本被门阀垄断的荐官入仕方式,会被刘备逐渐分割。
——这就是以前为什么没人重建稷下学宫的原因,得找到适合重建学府的领头人,又得有那么多钱办学,还得顶得住当世观念的压力,当学院开始运转时,还得与天下所有豪门作对。
如果士族门阀要保住自家利益,就必须在刘备的人才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赶紧联络其它名门,借着董卓的名义,一起结党与刘备抗衡——这是名士们目前最好的路,也是唯一的路。
董太后若想总揽国政,也必须抓住王允给她的机会,这也是董太后目前最容易得到支持的方式。
董卓此刻忙于军务,或许还没想这么多,但无论如何,董卓必须和董太后站在同一边,毕竟只有董太后才能让董卓有当权主政的名分,刘协和董卓可没交情。
大家都是人,人总会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
这都是注定的,这其中也没有什么忠奸善恶,既不是阴谋陷害也不是政变夺权——刘备也不可能以暴力压制此事,因为王允是以董卓的名义拉拢各地名士。
刘备若是动武,就会和董卓翻脸,那就只会给其他人做嫁衣。
贾诩知道这种阳谋无法解决,因此,他给刘备的信里,除了说明雒阳的情况之外,还问了一句:“可要东巡?”
“可。”
刘备只让信使带回了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