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清妖 > 第94章 生了还是升了?双喜临门!

第94章 生了还是升了?双喜临门!

    第94章 生了还是升了?双喜临门! (第2/3页)

座谈好拿出一个相对不错的方案出来。

    只要老太爷批准赵安的请功奏折,赵安便上书提议此事。

    现在的他忙的可谓团团转,以致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时辰,辫子都没时间打理,即便如此,赵安的精神却是很足,跟上了发条的闹钟般。

    大概这就是权力滋补的效果吧。

    跟后世不少局长没退休前看着很年轻,充满活力,结果一退休人很快就变得苍老起来一个道理。

    百忙之中,赵安却抽空到郊区农村搞了次大生产活动。

    参加大生产活动的除了宿州相关官员、巡抚随员外,就是两千名绿营兵。

    赵安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百姓们看到官府对百姓的重视,也希望让更多官员能意识到他这个署理巡抚大人希望官员能同百姓打成一片,而不是成天坐在衙门里对着账册文书“指手划脚”。

    眼下已是九月,秧苗是没法栽了,离种麦也有两个月时间,但刚刚被雨水滋润的土地又不能荒了,所以赵安建议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鼓励农民种植玉米、红薯以及其它一些生产周期较快的农作物临时过渡。

    这次组织的大生产活动就是集体栽种红薯苗,署理抚台大人亲自带头到田间劳作,官兵们哪个敢不积极。

    现场气氛看着真就是官民一家亲。

    刚刚从江宁经滁州、凤阳一直找到宿州的陈大华是当日跟赵安到江宁谋生的漕帮四个秀才之一,赵安给安排在衙门某科室,后来因表现不错被赵安的岳父丁太看中,调到了办公室任职。

    相当于科长角色。

    陈大华半个月前就从江宁出发了,不过到了凤阳时由于北边闹白莲教,官兵封锁了官道,待教乱平息又接连下了几天雨,导致陈大华这会才赶到宿州。

    一听赵大人带人去郊外种地了,陈大华不敢耽搁,赶紧让雇来的车夫赶往郊外。

    等到了地方,眼前一幕看的陈大华一愣一愣的。

    只见红旗招展、彩旗飘飘,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大幅标语,上面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劳动最光荣,亦或当官的爱百姓,百姓才能爱官员.

    一脸新鲜感的陈大华刚下车,耳畔就传来竹板击打的声音:“打竹板,响连天,各位老乡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劳动谈一谈。劳动是啥您说啥?它是那传家的宝!它是那开山的斧!是那致富的桥!”

    往前走了没一会,耳畔又传来凤阳花鼓戏:“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来了赵青天,家家户户劳动忙,哎嗨哎嗨哟,家家户户真有劲!”

    不管是官员还是士兵又或是当地农民,此时人人都是充满干劲,推车的推车,插苗的插苗.

    田间地头还有不少扎着红色小辫子的姑娘们挑着水桶,一点也不害怕的询问正在劳动的官兵们喝不喝水。

    “这”

    眼前这一幕幕让陈大华大开眼界,换作别人或许一头雾水,可在粮道衙门任职的他却是丝毫不觉奇怪。

    因为,有赵大人的地方,必定充满生机,勃勃生机!

    扬州如此,江宁如此,安徽更是如此!

    忙碌景象中,有一群人显得格外突出,几个老农围着一个年轻男子,那男子身着粗布短褂,裤腿一直挽到膝头,就那么赤着一双沾满泥浆的脚弯腰在田里插种红薯秧。

    是赵安!

    安徽百姓口口传颂的赵青天!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农见赵安都干了半个时辰也不歇下,不禁劝道:“大人,您歇会儿吧,这粗活让我们来就行,您这么大的官每天要忙的事多着咧,怎么能跟我们老百姓一样做这活呢。”

    “老人家,这手啊脚啊长在身上不就是用来干活的?我虽然是官,但老人家要知道我这个官呐,他也是庄稼人出身,打小跟着爹娘不知道做了多少农活,我还经常下河摸鱼捞虾呢。再说,我这当官的吃的每一粒米不都是你们农民种出来的,知民疾苦方能做好官啊!”

    赵安笑着直起身抹了把额上的汗水,不算太英俊的脸颊上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