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顾氏之名虽重,但却重不过九州一统(求月票) (第2/3页)
“诸君皆以为,西夏奉上南京、东京二道,是真心臣服,甘为我大宋前驱么?”顾睿看着在场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冷冽,“抑或是,诸公已被那开疆拓土的虚名,蒙蔽了双眼?”
此话一出,在场又是一静。
顾睿也不管众人的表情,轻轻叹了一口气,接着道:“西夏,狼子野心,岂会甘居人下?”
“尔等只闻其愿取中京道,可曾细思,其已据有西京道,若再得辽国中京,将成何等局面?”
他的语气微微一顿,再次开口:“西起西域,东至中京,广袤万里,将尽数连成一片!”
“届时,西夏将彻底控扼漠南,手握丝路要冲,坐拥草原铁骑之源!”
“到了那时——”
“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疆域丝毫不逊于辽国,且更具侵略性的西夏,盘踞在我大宋西北,尔等以为,我大宋届时还能高枕无忧吗?”
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方才还争论不休的群臣,此刻背上都渗出了冷汗。
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肥肉,却未曾想到,喂饱身边的饿狼,会带来何等可怕的后果。
顾睿环视众人,将他们的震惊与后怕尽收眼底,语气稍缓,却更显深沉:“辽国,确已是日薄西山,纵经此劫,亦难复旧观。”
“然西夏,如今却正值凶悍勃发之机,此次地动水患,看似重创,实则未必不是其凝聚人心、破而后立之机!”
“若任其吞并辽国中京,整合漠南,其势必将远超今日之辽国!”
他顿了顿,斩钉截铁地道:“故而,与其养虎为患,坐视西夏壮大,不若趁其与辽国纠缠、国内空虚之际,直捣其腹心!”
“西夏精锐若北上伐辽,其国内必然空虚。”
“我大宋挥师西进,复灵州,取兴庆,断其根本!”
“届时,西夏首尾不能相顾,必遭灭顶之灾!”
“而辽国这只病虎,若是再与西夏一战,亦必元气大伤,再无南下之力。”
顾睿的目光最终落回御座方向,声音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绝对自信:“此乃天赐良机,一举而弱两国!”
“灭此朝食,则北方再无强敌掣肘。”
“届时,我大宋整合国力,一统天下,方可谓水到渠成!”
顾睿的表情始终都是那般的冷静。
他早就想好了一切。
若是换做以往的他,绝对会答应西夏的这个请求,因为那时的他心高气傲,纵使西夏再怎么发展都不会入到他的眼中。
但如今却完全不同。
三国僵持,大宋当初奋全力亦是难灭其一国。
瓜分辽国虽看似是一次良机。
但实则完全不然。
若是当真要让西夏发展起来,以西夏坐拥西域的地理位置而言,西夏将来所带来的麻烦绝对要超过辽国。
而相反——此番若是真的能够削弱西夏,对于大宋而言,才是最为高枕无忧之事。
就算他这一代等不到一统天下之时。
他也可以将这份重任交给后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顾睿早就已经想好了此生的目标,那就是尽可能的破坏两国关系并且削弱两国!
而如今.他终是快要成功了!
整个殿内一片寂静。
听到顾睿的这番话,群臣也是不由得陷入到了深思之中。
而顾睿也是并未心急,只是默默的坐在原地。
直至良久之后。
众人这才相继朝着天子与顾睿行礼。
而此事,也就这样直接被定了下来。
时间匆匆而逝。
对于大宋的种种动向,整个西夏都完全没有放在心里,因为顾睿已经和他们签订了盟约。
顾睿这种以顾氏家主为名的合约,他们还是十分信任的。
而反观辽国,顿时便风声鹤唳了起来。
辽国的使者几乎立刻便赶来了大宋,拜见顾睿,想要请求顾睿万万不可冲动之类的芸芸,甚至还提起了宋辽二国之间“兄弟之国”事。
想要劝住大宋千万不可纵使西夏。
无人知道顾睿和着辽国使者相见期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这辽国使者最后是被赶出了太傅府。
这顿时便引起了一番猜测。
都觉着是这辽使冒犯到了顾睿,大宋定然不会动兵之类的芸芸。
一时之间,整个天下风声鹤唳。
而就在隆和十一年,十月。
寒风吹彻漠南草原,枯草伏地,一片肃杀,积蓄已久的力量,终在这一刻轰然爆发。
西夏枢密院奉国主旨意,颁下檄文,斥辽主“昏聩失德,天厌其政”,旋即,早已集结于边境的西夏大军,分作东西两路,如两柄出鞘的弯刀,直刺辽国疆域。
东路为主力,由晋王嵬名安惠统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