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求月票) (第2/3页)
也唯有如此,才能让二国有更多的周转时间。
他们现在确实还可以抗衡大宋。
但若是让大宋就这样安稳的发展下去,将来会如何,不言而喻!
其实会发生这种状况,也正是因为当今的二国都不是庸才!
双方约定,于半月之后,同时发动大规模攻势。
西夏主攻环庆路,目标是夺取战略要地青涧城,威胁延州;
辽国则主攻河东路的代州-雁门关一线,意图撕开宋军在河北西部的防线;
双方皆投入真正的精锐,力求一举打疼宋朝,使其在漕运初通的虚弱期,承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战云,再次密布于宋夏、宋辽边境,且比之前更加浓重,杀气盈野。
而大宋.似乎对此没有丝毫的察觉。
——突如其来的大战彻底打破了整个天下的平静。
与先前的进攻截然不同。
随着西夏、辽国正式开启了进攻,这场大战也从一开始的拉扯转变成为了真正的血肉磨盘。
西夏主帅仁多保忠亲率铁鹞子为先锋,辅以大批步跋子,如同狂涛般猛扑环庆路宋军寨堡,野利荣旺、鬼名阿吴等将各领一军,策应主攻,兵锋直指青涧城。
一时间,环庆路沿线烽燧昼夜不息,杀声震天。
与此同时,北线雁门关外,辽军也在北院枢密使萧惠的督战下,对代州一线发起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攻击。
耶律敌鲁古率领的宫帐军精锐反复冲击着宋军看似摇摇欲坠的防线。
萧迂鲁则领偏师穿插迂回,试图切断宋军粮道,动摇其防御根基。
战报如雪片般飞入开封。
垂拱殿内,气氛却并未如外界想象那般慌乱。
赵厉辉看着手中一份份标注着“危急”、“求援”的军报,手心仍在冒汗,但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稳如泰山的顾峻。
“顾公.前线吃紧,雁门、青涧皆告急,是否是否需从中京畿调派禁军驰援?”皇帝的声音带着试探,他终究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顾峻微微摇头,拱手道:“陛下,此刻远水难解近渴。”
“况且,狄青、种谔若连这第一波猛攻都抵挡不住,又何谈日后破敌?”
他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手指划过雁门与青涧,声音沉稳:“夏辽此乃困兽之搏,攻势虽凶,其后劲必然不足。”
“我军只需依托坚城险隘,挫其锐气,待其兵锋一滞,便是反击之时。”
他目光扫过殿内众臣,最终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顾睿身上,语气平淡无波:“顾睿。”
“儿在。”顾睿应声出列,依旧是一副温良恭俭的模样。
“你之前所言之策,如今可以施行了,着枢密院承旨司,予你便宜行事之权。”
“儿,听命。”顾睿躬身,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那并非喜悦,更像是一种猎手终于等到猎物踏入陷阱的冰冷。
他没有再多言,行礼后便悄然退出了垂拱殿。
殿中众臣,包括皇帝赵厉辉在内,大多面露疑惑,不知这位顾氏长子将行何等手段,唯有狄青、范仲淹等寥寥数人,目光微凝,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对于顾峻这个太傅,他们太了解了。
能让顾峻在如今的情况之下,还稳若泰山,那便是一定提前就有所预料,且他还会有百分百的把握!
这能够让大多数人都安下心来。
在他们看来,顾峻虽然难以进取。
但其守城绝对无忧!
顾峻的性格在这种情况之下反倒是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当然,这自然是顾易在其中干涉!
顾峻自己自是不可能完全的信任顾睿所提出的想法。
但他则不同。
在他看来,顾睿此番所提出的计策,绝对大有可为!
时间匆匆而逝。
顾睿的手段并未直接作用于战场。
数日之后,一些看似与烽火连天的前线毫不相干的消息,开始通过隐秘的在西夏和辽国后方悄然流传。
在西夏兴庆府以及几个重要的军州,市井间开始流传一种说法:
——宋军因漕运初通,急于稳定内部,其实已无心边战,前线之所以抵抗激烈,不过是种家、折家等将门为了保全自身实力和地盘而做的最后挣扎。
甚至有鼻子有眼地传言,宋廷已秘密派遣使者,携带重金,意图贿赂国相没藏讹庞,以求西夏退兵,条件便是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