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14章 彻底岔开的道路,一统中原之战启(求月票)

第14章 彻底岔开的道路,一统中原之战启(求月票)

    第14章 彻底岔开的道路,一统中原之战启(求月票) (第2/3页)

,对此都没有太过在意。

    他们二人的目光,早已再次落向了整个北汉之地。

    “朕欲亲身为饵,诱北汉主力决战。”赵匡胤的声音沉厚,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诸位以为如何?”

    帐中霎时一片死寂,随即哗然。

    “陛下!万万不可!”

    “末将愿代陛下前往!岂能让天子犯险?”

    “此举关乎国本,还请陛下三思!”

    “.”

    声浪涌动之中,唯有顾瑾沉默伫立,眉宇深锁。

    赵匡胤早已将计划告知于他。这

    位皇帝想在生命走向尽头之前,做完该做的一切,将所有的骂名独自背负。

    别忘了,刘继文还活着。

    大宋曾对他许下诸多承诺,赵匡胤要在自己离去之前,将这些事一一了结。

    赵匡胤缓缓抬手,压下所有声音。

    他站起身,走向帐外,夜风拂动他已然泛白的鬓发。

    “你们说的,朕都明白。”他望向远处沉沉的夜色,声音里透出一种近乎沉重的平静,“但朕.没有时间了。”

    众将一时寂然,皆尽低头。

    “幽云未复,燕云未收天下分裂至此,是朕心头大痛。”他猛地回身,眼中像有火光燃烧,声音陡然扬起,“一统天下,朕今生已不敢妄求!”

    “但在这有生之年,至少要将中原之地,连成整片山河!”

    他一步向前,按剑而立,身形在灯下竟依然挺拔如松。

    “如今之势,辽军所依仗的也唯有城高池深——但他们都怕朕。”赵匡胤冷笑,“那朕就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看似能一战定乾坤,擒杀朕的机会。”

    “陛下!”有老将扑跪在地,声音哽咽。

    赵匡胤却摇了摇头,语气斩钉截铁:“不必再劝!若能以朕此身,换中原一统、边疆三十年太平,值得。”

    他望向众人,目光灼灼,仿佛要将每个人的脸刻入心中。

    “这一仗,朕意已决。”

    帐中陷入一片寂静。

    虽感受到天子的决意,众将仍面露挣扎,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一直沉默的顾瑾。

    而顾瑾正死死盯着赵匡胤,仿佛要从他眼中读出最后的答案。

    良久,他终于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沉静。

    下一刻,他郑重躬身,肃然一拜:

    “臣领命。”

    这一声如金石掷地,打破帐中沉寂。众将愕然望向顾瑾,又看向面露笑容的赵匡胤。

    最终,他们再无犹豫,齐刷刷躬身抱拳,吼声震帐:

    “喏!!!”

    自这一日起,整个宋军仿佛突然间活了过来。

    一直以来,困扰宋军的并非兵力不足或是士气不振,而是辽军始终避而不战、死守城池的僵局。

    王应琛确实是个非常人物。

    在他雷厉风行的整肃之下,辽军上下令行禁止,无人敢违抗军令擅自出击。

    宋军虽连年征战、战力雄厚,声威远震,却始终找不到决战之机。

    辽军凭借地利,据城固守,若强行攻坚,伤亡之重恐非如今的大宋所能承受。

    正因如此,赵匡胤才决心要以自身为饵,诱使敌军露出破绽。

    按照顾瑾的判断而言。

    纵使辽国的这些人马不会受到影响,那刘继元也绝对会受到影响。

    他本就是一个十分暴虐之人。

    绝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刘继文这个伪帝还活在世上。

    时间悄然流逝,两军对峙之下,任何风吹草动都难以瞒过对方的眼睛。

    宋军频繁的调度很快引起了王应琛的警觉。

    上京临潢府,丞相府内。

    “宋军莫非打算退兵?”

    几位谋士围站在巨大的堪舆图前,眉头紧锁,议论纷纷。

    王应琛沉默不语,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地图上宋军中军大营的标记。

    连日以来,宋军的调动几乎都围绕中军展开,看似收拢,实则暗藏玄机。

    他微微眯起眼睛,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桌沿。

    “不对。”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赵匡胤不是在退兵。”

    他抬起眼,环视众人,继续说道:“他是在故意示弱,想引我们出城。”

    话音落下,帐中一时寂静。

    几位谋士相视一眼,皆露出恍然之色。

    “丞相明鉴。”立即有人躬身附和。

    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