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彻底岔开的道路,一统中原之战启(求月票) (第1/3页)
赵光义最终还是来了。
虽然他对赵匡胤的这次突然召见十分的畏惧,但他最后仍是下定了决心,亲自从开封赶来了前线。
没有人知道兄弟二人在主帐之中说了什么。
甚至就连顾瑾都不知道。
从始至终,他都带着人守在帐外,将所有的空间都留给了两兄弟。
而最后赵匡胤也是没有将兄弟二人之间的对话给说出来。
只是告诉顾瑾“晋王不会再谋反了。”
随后,便将其放归了开封。
对于赵匡胤的这个决定,顾瑾自是百分百的支持。
其实从始至终。
他也未曾将赵光义当做是什么极其难对付的对手,别说赵匡胤如今还没有死。
就算是赵匡胤死了。
以他当前掌控大宋所有精锐的实力,也可以随时扫除一切。
只不过是他不想大宋经历内战罢了。
顾易当然是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对于赵匡胤赵光义这两兄弟之间的种种,他还是十分好奇的。
“烛影斧声”的这个典故,又有谁人能不好奇?
但可惜的就是,历史显然已经发生了改变。
原本历史之中的种种都并未发生。
赵匡胤其实也并未与赵光义说什么废话,在一阵忆往昔之后,他便十分的问了赵光义一个问题。
“你,可敌的过顾氏?”
随后他更是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赵光义。
而赵光义就真的沉默了。
即使他是一个十分自傲之人,但是在如今的顾氏面前,他也不得不认清自己。
和顾氏斗?
怎么斗?
且不说顾氏那滔天的声望,如今大宋的所有精锐可都还在顾瑾的手中,这是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一切的发展再次与原本历史朝着两条不同的脉络发展而去。
似乎当新思想有了萌芽之后。
如今这一切的发展,便再也无法控制。
但细细想去其实这也是必然的。
顾氏确实已经做了足够的多,自顾康顾晟那一代开始,这历史的发展其实便与原本历史逐渐模糊。
两者走过岔路但又在修正的作用之下不断重合。
这并不是说以往那些顾氏子弟所做的不够多。
相反,其实每一代人所做的都已十分耀眼。
只不过在这悠悠青史面前,他们所做的一切还远远没能达到足以碾压一切抵得过修正的地步。
他们的出现,确实是可以让九州短暂领先于原本历史。
但随着这些人的逝去,顾氏陷入低谷,那无形的修正之力便会去阻挡这一切,直至让时间线完全的重合,历史的发展再次走到原本历史的地步。
其实从后世的变化来看,顾氏所引起的最大变化目前为止当属炎汉一朝。
——顾琛镇压一代乱世。
以无敌之姿开创王朝。
弃帝位而扫蛮夷。
奠定炎汉当为世界第一的基础。
再到顾易后续亲自操控之时所实行的民族大融合制度,可谓是彻底奠定了九州包含万物的基础。
细细想去,也唯有此事对现代的改变最大。
其已经很大程度的抵过了修正的力量,让整个历史的发展朝着另一条脉络前进。
但在如今的顾易看来,哪怕是纵观炎汉一朝所造成的影响。
其实也远远不比如今。
王朝可以覆灭,但思想将会永生。
儒家的思想对于整个九州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哪怕是放到了现代身上依旧可以看到儒家的些许影子。
新思想的出现如今就是在冲击原本历史之中最为核心的东西。
当这一切开始不受控制的发展。
这历史自然而然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
顾易的心情愈发沉重,他很难想象顾氏接下来到底要面临何种的限制,这绝对算是顾氏起势至今最大的考验了。
不仅仅要担着整个家族,同样还要担着大宋,担着整个九州。
但还是那句话——
顾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时光匆匆。
赵光义返回开封不久,御史台再度呈上消息。
那些曾蛊惑他造反之人,都已被秘密处死。
这像是一种表态,是向赵匡胤与顾瑾递出的交代。
不过无论是顾瑾,还是赵匡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