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276章 华夏人激发海洋基因,汉唐雄风回来了!

276章 华夏人激发海洋基因,汉唐雄风回来了!

    276章 华夏人激发海洋基因,汉唐雄风回来了! (第2/3页)

怎么受欢迎。没办法,后面的四百多本,都运回了家中。

    很简单的道理,这时代,除了大海商谁关心什么《诸蕃志》啊?

    赵朔取了南宋之后,赵汝适的长子赵崇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诸蕃志》献给了赵朔。

    赵朔大喜。

    他虽然即便闭着眼睛,都能画出七大洲四大洋来,但是这个世界的人对世界究竟了解到什么程度,赵朔是不大清楚的。

    有了《诸蕃志》以及其他包括埃及、波斯的各种资料,赵朔才命人画出了人类已知世界的地图。

    这才下了《海外封爵诏》,鼓励人们驶入大海,探索未知的世界。

    赵崇缜也因为此功,不仅得以继续留在江南为官,而且提了一级,如今的官职是严州司户。

    赵朔的《海外封爵诏》下达,对于赵崇缜一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一,就是那原本卖出去还没一百本的《诸蕃志》忽然间大受欢迎,家中库存的几百本《诸蕃志》销售一空不说,而且两次加印都不够卖。

    毕竟,赵朔公布的,只是人类已知世界的地图。

    人类已知世界各地的情况具体如何?

    哪里是合适的补给点?

    成熟的航线都有哪些?

    没有比《诸蕃志》描述的更清楚了。

    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好扬帆远航,发现新的陆地。

    无论是华夏各大港口城市的海商们,还是有志于航海的内陆人,都非常需要这本《诸蕃志》。

    赵崇缜一家对此事当然非常高兴。

    赚钱是小事,赵家并不缺钱,就算卖一万本《诸蕃志》,对赵家都不算什么。

    但是,赵汝适呕心沥血编的《诸蕃志》风行天下,真是让他们这些子孙感到与有荣焉。

    事实上,何止是《诸蕃志》?

    行动能力强,有野心的内陆人,已经主动前往各大港口。有钱有力的,准备和当地的海商联手,组建探险船队。特别有钱有力的,已经尝试购买船队,先经商积攒经验,再向广大未知的海洋进军了。

    无钱无势的,则询问着加入各大海商船队的途径。

    在赵朔的指挥棒下,华夏人的海洋的兴趣空前高涨起来。

    毕竟,赵朔的国度太广袤了,稍微有见识的人都知道,时代已经不同了,海运将是赵朔国度联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算不能发现新大陆,海运行业都是大有可为。

    毕竟,这是继从军、学文之外的第三条当官的途径,而且没有先例可寻。越早加入,越容易尝到第一口鲜美的果实。

    其二,就是赵汝适的孙子,赵崇缜的儿子,赵必恊了。

    赵必恊今年刚刚二十一岁,在宋朝并未入仕。但他自幼聪颖,又家学渊源,不但颇有学问,而且精通各国语言。

    原本赵必恊是准备,参加科举,入朝为官的。

    但是,这个《海外封爵诏》,让赵必恊看到了另外一个机会。

    赵朔为什么公布《海外封爵诏》?这是有意海洋诸国啊!

    科举得中后,得从基层小吏做起,就算一切顺利,成为朝廷高官都得十年二十年之后了,怎么可能有海上立功来得快?

    当然了,他也没想着,去海外发现新的土地。毕竟,赵必恊的爷爷赵汝适,也不是什么航海家,而是苦心孤诣询问前来刺桐港的各国商人,将这些资料以及之前的各种资料汇集起来,编了这本《诸藩志》。

    让赵必恊组织一支船队,赵家虽然称得上富裕,但真没那个财力。他自身的能力,也未必胜任。

    赵必恊他他的父亲赵崇缜代为上书朝廷,请为使者,说服海洋诸国臣服。

    赵朔对此当然乐见其成。

    在大汉强盛的时候,不仅有着武将开疆拓土,而且有着众多文臣的身影。

    班超投笔从戎!

    傅介子斩楼兰!

    哪个不是千古传颂?

    海洋诸国实在是太多了,一味派大军压服,将牵扯到海军太多的精力,性价比太低。

    既然有人愿意去做“海上班超”,劝降那些国家,赵朔当然会应允。

    赵朔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位于扶桑的东南方向,距离华夏和扶桑的距离都差不多。要灭扶桑,琉球群岛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前进基地。

    现在就先尝试把琉球群岛收入囊中吧。

    所以,赵朔下旨,让赵崇缜暂署礼部员外郎,正五品。

    如果赵崇缜能说服琉球臣服,那就给他把这“暂署”两个字去了。赵崇缜正式成为赵朔汗国的中级官员。

    如果赵崇缜搞砸了,那不好意思,继续回家吃老米吧。

    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