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一贯兑换一文,只是起点 (第3/3页)
算在正阳等九门减免入城钱钞。
当时户部给出的意见是,正阳等七门减十之二,朝阳东直二门减十之三。
此事经过了内阁票拟,为了减少商人负担,还同意革除了顺天府通州北关巡检司。
但朱厚照有个更好的想法。
反正要减免了,就是一笔朝廷拿不到的钱。
他完全可以将这些入城费,全部改为宝钞支付。因为宝钞的价值低,也相当于变相进行了减免,而且还促进了宝钞的流通。
要革除的顺天府通州北关巡检司,也可以暂缓。
在北关征收的商税,也可以完全使用宝钞。
朱厚照相信,当朝廷恢复在运河征收宝钞的利好,再迭加上入城税使用宝钞,以及在陆地口岸使用宝钞的双重利好,一定会让宝超的价格出现超乎预期的表现。
虽然这政策只影响北京九门和顺天府通州北关,但是想象空间却是巨大的。
就在朱厚照殚精竭虑的筹谋时,今天有关宝钞的异动,也迅速地传遍了京城。
京城的官场本就没有什么秘密,何况这场关于宝钞的炒作,已经近乎于半公开了。
有些勋贵外戚,不但知道天子进场的事情,甚至就连天子已经买了七万多两宝钞的事情,也知道的清清楚楚。
还有不愿意透漏姓名的钱庄老板,信誓旦旦的说,东厂提督张锐在“两贯宝钞兑换一文”的价格时,仍旧借贷了两万两白银果断入场。
关于宝钞即将大涨的消息传的火热,就连很多百姓都怦然心动了。
连天子都亲自入场了,甚至东厂提督都借贷买入了,这几乎就是要明牌上涨了吧?
这件事导致的结果就是,等到钱庄再次营业的时候,许多商人、豪绅、百姓,甚至妓女也都跑去兑换了一点宝钞。
许多人在聊天或是键政的时候,不展开手中的一张大明宝钞,拍着叫喊“一贯钱兑换一文”只是起点,就仿佛跟不上潮流。
整个京城都笼罩在宝钞上涨的火热之中。
最终等到这一天打烊的时候,宝钞的价格突破了所有人的预期,和正德五年“一贯钱兑换两文”持平了。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对价格没那么敏感。
他们只是感觉要涨,就跟风买入。
而且他们买入的不多,也赔得起,心态上更加的放松。
就算没赚到,也能图个刺激。
有些钱庄试探性的比正德五年“一贯钱兑换两文”稍微叫高了点,居然也能零星出货。
虽然没卖出多少,但是这个象征意义就很恐怖了。
这意味着大明建立百余年以来,宝钞兑换白银和铜钱的价格,首次出现了倒挂。
裴元对这虚假的繁荣,感受更加直接。
因为他之前囤积的大量宝钞,在这两天几乎被扫荡一空。
而且在兑换比例上,钱庄给出的卖价和收货价,已经越来越接近,在大量的成交之下,几乎接近实价自由流通了。
裴元出货的成交价,大多是在“两贯宝钞兑换一文”和“一贯宝钞兑换一文”的价格。
手中收集到的白银已经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裴元的催促下,陆訚、萧韺等人也都趁机卖出了大笔宝钞,这让裴元的兜底压力大大减小。
甚至可以说,假如裴元就此不管,任由之后的宝钞自由落体的话,裴元就足以带着巨大的收获潇洒离场了。
虽说他手中的宝钞已经全部在“五贯宝钞兑换一文”的价格套现,理论上,后续的巨额收益是属于大和尚基金的。
但是把基金的利益做掉,回吐出来,又不是很难的事情。
可……,谁叫这是裴元终将要收拾的大明呢。
他总不能为了这眼下的利益,为以后扔下个烂摊子吧。
如果现在不救宝钞,那等到后面,拿什么来推行一条鞭法呢?
总不能让百姓在沉重税负之上,再迭加上白银的血汗和利润吧。
大明宝钞提供的低廉交易成本,将会从方方面面强壮这个国家。
至少,不会被马上赶来的西班牙人,用轻松挖来的白银,交换走大明辛苦积攒的财富。
而“一条鞭法”给出的明朗数字,又能尽量让百姓避免一层层的盘剥。
裴元有信心,只要救活了大明宝钞,再大力推行“一条鞭法”,就能让这个开始腐烂的大明,重新走回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