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 0625 一贯兑换一文,只是起点

0625 一贯兑换一文,只是起点

    0625 一贯兑换一文,只是起点 (第2/3页)

置。

    要是把那些宝钞拿到现在才出给天子,岂不是就有一万多两银子了?

    以张锐对朱厚照的了解,他现在疯狂的吃货,肯定是想抢在其他逐利者上车之前,吃这份独食。

    等到十万两白银收购完毕,想必朱厚照就会立刻公布他的决定。

    于是张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现在重新启用宝钞的好消息虽然开始小道流传,但是还没有正式公开,仍旧是入场的机会。

    就算到时候达不到正德五年的“一贯宝钞兑换两文”,但就算能有一半儿,达到“一贯宝钞兑换一文”,也有至少翻倍的收入。

    看朱厚照这急不可耐的样子,这个时间窗口,应该还是比较宝贵的。

    现在正是趁机加码的时候。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一两天时间就能套利出来。

    张锐把自己的想法和弟弟张雄分享了一下,张雄对此也十分赞同。

    只是两人之前有本金八百两,后续又赚了两千六百多两,就算全部投进去,乐观估算也不过再赚三四千两。

    这么一想的话,假如他们早期就坚定持有,现在就能赚一万多两了,感觉还是很亏。

    于是张雄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可以找相熟的人借贷一笔款子投进去,等到天子公布消息之后就立刻出货,见好就收。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润。

    相比起能从中获得的暴利,借贷的利息几乎算不得什么。

    两人也没想过赖账的事情,毕竟敢在京城开钱庄放借贷的,背后都是真正有实力的大佬。

    不少还是那种很难缠的皇亲国戚。

    张锐对别处不熟,但是对他家附近的那个钱庄知根知底。

    那是寿宁侯张鹤龄家的管事开的铺子。

    前些天的时候,张鹤龄有意拉拢两兄弟,送给二人一对玉瓶,如今求上门去,说不定就连利息都免了。

    就在张家兄弟急火火的跑去找张鹤龄借贷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风向开始入场。

    有些钱庄,甚至暂停出货,等待价格的进一步明确。

    等到张家兄弟从张鹤龄名下的钱庄借来了两万两银子准备入场的时候,却惊愕的发现,宝钞的兑换价格,已经来到了“两贯宝钞兑换一文。”

    这可就只剩下一倍的盈利预期了。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钱涌入,这些钱庄也一反常态的开始收购宝钞了。

    尽管卖出价格和收购价格有一些差距,但是普遍也到了“十贯兑换一文”的价格。

    张锐还特意关注了下那些价格不错的“泉”字号。

    十来家“泉”字号给出的价格依旧很好,宝钞的出货价格跟随当前的行情,也是“两贯宝钞兑换一文”,但是收购宝钞的价格,却给出了“五贯兑换一文”。

    也就是说,随着内幕消息的泄露和朱厚照的无脑买入,市场情绪被快速的催动,朱厚照现有的持仓已经大幅盈利了。

    张锐斟酌了一番,选择从“泉”字号购买,毕竟这些钱庄看上去就很有实力。

    至于出货,张锐倒不担心,他甚至不准备走钱庄的渠道。

    钱庄收货有折价,就算是兑换比例涨上去了,也会大幅度压缩他的利润。

    如果等价格走到“一贯宝钞兑换一文”的这个预期价格,天子还没收够的话,张锐就打算直接出给天子。

    就算不行的话,他也可以直接出给商人。

    毕竟那些需要缴纳税金的商人才是刚需。

    监督各地商税征收的税监,大多是从东厂派人的,张锐可以从商人们那里获利,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一天结束的时候。

    朱厚照只吃到了两万多两的货。

    一个原因是,价格的上涨已经超过了朱厚照的心理预期,他想再稍微观望一下。

    另一个原因是,许多钱庄纷纷开始惜售,并且加大力度四下收集便宜的宝钞。

    朱厚照对此十分郁闷。

    他已经对此有些不耐烦了,也对那些贴上来想要逐利的人十分恼火。

    朱厚照已经下定决心,只要完成了剩余白银的收购,他就立刻公布恢复收取宝钞的决定。

    而且,朱厚照还埋伏了另一招暗棋。

    前段时间,监察御史张景晹上奏,因为霸州盗贼猖獗,导致商货不通,京中百姓颇受其困,因此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