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杀牛岭之战,金军全线崩溃 (第1/3页)
金军抢先抵达杀牛岭,这座山头虽不算巍峨,却地势险峻。
完颜合达立刻下令布防:两千重甲步兵及三千骑兵列阵山道入口。
四千多步兵分守两侧沟壑边缘,搭起箭塔、立起拒马,连滚石都堆在了崖边,只待北疆军来攻。
不多时,远处的黄土坡上泛起一片赤色。
“轰轰轰轰~”
万马奔腾的震动顺着地面传来,连杀牛岭的碎石都在微微颤动。
金军士兵攥紧武器,脸色凝重,冷兵器时代,骑兵本就是战场的绝对王者。
而北疆军的骑兵,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天生骑手”,那份悍勇,远非沉沦于中原繁华世界的金军骑兵可比。
不过比起夏军见了北疆军就腿软的模样,金军士兵还是多了几分镇定。
毕竟他们天下无敌的大金铁骑,骨子里的骄傲尚未磨灭,只是这份镇定下,藏着难掩的紧张。
完颜合达勒马立于主峰,眯眼打量山下的北疆军,心情越发凝重。
赤色甲胄连成一片,如流动的火焰漫过黄土,披甲率几乎达到十成,哪有半分“草原蛮子”的散漫?
他低声骂道:“怪不得那群党项秃毛狗会被打垮,这般精锐,怕是比我大金的铁浮屠也差不了多少……”
他最忧心的,是北疆军那赤色甲胄的防御力,若是能与铁甲相当,这场仗就难打了。
“来人!上前喊话!”
完颜合达挥手,一名嗓门洪亮的亲兵策马出阵,对着山下高声喊道:“此地乃大金国境,你等速速离开,再敢逼近,便是与大金为敌。”
随后,一队士兵开始不间断的对着北疆军重复喊着这句话。
在距离山脚不远的地方,北疆大军缓缓停下,挑选有利地形,准备进行休整。
在拔里阿剌的示意下,一名北疆使者打马而出,声音同样洪亮:“夏国国主李安全逃入金国境内。”
“限你们立刻将其交出,我军即刻退去;若敢包庇,我北疆大军必将踏平长安城。”
“狂妄。”听到北疆军的回话,完颜合达冷笑一声。
“打败了小小的夏国,便不知天高地厚,还敢妄言踏平长安城?大言不惭。”
“咱们女真铁骑横扫中原之时,他们还在草原上喝风吃土。”
“今日便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天下劲旅。”
“告诉他们,李安全乃我大金陛下钦点的夏国国主,岂容他们随意索要?”
“想要人,除非退回北疆,还国于我大金,然后跪着将李安全迎回去。”
亲兵立刻将完颜合达的话喊了下去。
双方就这么扯起皮来,一来一回僵持了一天,北疆军也并未发起进攻,而是在等待援军。
而完颜合达也没有主动进攻。
因为关中兵力大多投去南线对付宋国,鄜延路就剩这一万兵马,若是折在这里,北线就彻底空了。
胜算不打的情况下就不打,等打赢宋国,再亲自领兵去夏州找北疆军算账,把今天的面子挣回来。
第二日,李东江率领着第二镇主力抵达,随行而来的还有一万多名库里军。
都是西夏贵族们的奴仆军和夏州守军,被李东江拉来当炮灰。
而拔里阿剌则是向李东江介绍这一日来侦查的结果。
“杀牛岭这地势,正面冲就是填人命。”
他指着山道两侧的箭塔和拒马:“步兵依托山势放箭,重甲骑兵堵着路口,咱们冲上去就是活靶子,伤亡肯定小不了。”
李东江点头,忽然问道:“从夏州到延安府,除了延绥道,是不是还有条秦直道?”
“都统是说那条秦朝旧路?”
拔里阿剌立刻反应过来,微微点头道:“都统英明。”
“末将认为值得一试。”
从夏州去往延安府方向,主要有两条路可走。
延绥道,主要是沿着无定河谷行军,水源充足,地形相对平坦,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的道路,正是此刻两军行走的这条路。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秦朝时期修建的通往河套地区的直道,只不过年久失修,多有损坏。
而且还是沿着山脊和高地边缘修建,人烟稀少,不利于水源和粮食补充。
而且在暴雨天气还有可能出现泥泞、滑坡等困难。
属于备用路线。
不过战争哪有不冒险的,有的走就不错了,哪有挑挑拣拣的资格?
李东江语气斩钉截铁:“传令莫军所部,命其不必与我军主力汇合。”
“走西边的秦直道,绕道杀牛岭后方,断其粮草,抄了金军后路。”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咱们在这儿继续和金军对峙,多派轻骑去山道前试探,让他们以为咱们要正面强攻,把注意力都吸引过来,给莫军争取时间。”
“遵命!”
“呜呜呜呜~”
又休整一日过后,杀牛岭北方大地上响起了急促的号角。
李东江拔出腰间的骑兵刀,向前一挥,北疆军的进攻正式开始。
最先冲锋的是库里军的战俘们。
他们穿着原本夏军的布衣或者简陋皮甲,手里攥着生锈的长矛,身前顶着简陋的木盾,在督战队的呵斥下,朝着杀牛岭的山道缓缓推进。
“快点!磨蹭什么?”
督战队士兵手持弓弩,箭尖直指战俘的后背:“谁要是敢退一步,或者想投敌,不仅你要死,在夏州的家人也别想活。”
战俘们脸色惨白,脚步沉重。
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可当他们靠近山道时,金军的箭雨瞬间袭来,不少人应声倒地。
有几名战俘见状,干脆扔掉武器,朝着金军大喊:“我们投降!别射箭!”
虽然北疆军承诺给他们分田分女人,只需缴纳四成的租税便可,但现在啥都没落到手呢,却被推到前线当炮灰。
谁都不想死,分田分女人固然好,但眼前得先保命。
可金军也不敢贸然相信他们,生怕中了反间计,前线将领也没时间甄别,只能继续放箭。
那些试图投降的战俘,要么死在金军箭下,要么死在北疆督战队箭下,也有死在同伴手中。
毕竟库里军的规矩是:“一人敢逃,全什皆斩。”
当然也有一些投降成功的,人心各异,谁也没有办法强求。
前线的战报很快传到完颜合达手中。
“总管,那些夏军都是些被迫冲锋,人心涣散,不足为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