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这不比打劫牛逼多了? (第2/3页)
代言小牛是一步很好的棋。
不过看了看兰博基尼抠抠搜搜给出的800万代言费,你方哥决定还是再考虑考虑。
总而言之,这些顶级超跑品牌选择合作对象时,形象和气质的契合度远高于明星的流量本身。
他们不是在寻找一个简单的推销员,而是在寻找一个能生动诠释其品牌灵魂的“化身”。
因此,逼格极高,但价格不高。
如果没有好韭菜可以割,方星河当然愿意选择逼格。
可问题正在这里——日系三大土鳖,德系三大土豪,以及浴皇大帝凯迪拉克,都在挥着钞票嗷嗷直叫。
最疯狂的是韩国起亚,喊出2500万美元的天价,试图让方星河成为他们经济车型的全球代言人。
这都不用想,自然被方哥第一时间pass了。
以起亚的体量,每年的营销支出最多也就是两到三亿的规模,这是算上了所有活动与广告的总额。
讲句不好听的,他们根本不配开出这种价格。
通用作为营销之王,年度营销费用在40-50亿美元左右,也只不过给方星河开到了2000万一年。
因为明星代言只是所有营销里的一环,电视广告、大型车展、杂志、公关,每一样都是吃钱的大头。
起亚的想法,很明显是把钱都砸给方星河,然后往那儿一躺,等着方哥带飞。
2500万听着很吓人,实际上很搞笑。
本田讴歌、丰田酷路泽开价2000万,但是人家有配套的宣传,也舍得拍大投资的广告片,这才是正常且有价值的合作。
不过,如果日系车企只肯给2000万,那么他们也必然被pass掉。
你方爹现在是这个身价吗?
尤其是代言日本车,得加钱!
当方星河流露出一丝松动的态度之后,三大日企果然上头了,嗷嗷叫着开始竞价。
对于日系车而言,方星河的价值格外不一般。
首先,方星河在日本半黑半红,涨幅和跌幅相加之后,基本能够稳住本土市场份额。
除掉这个中性因素,剩下的都是优势。
在韩国,你方哥早已证明了威力——所有他代言的商品,市占率最少都涨了40%。
在中国,意义更重大。
作为一个知名爱国偶像,一旦方星河代言了某款日系车,就相当于用自身口碑为他们做了背书,可以最大化低销负面印象,促进销售。
在美国,日系车同样处于急剧扩张期,可靠、省油、高性价比,在家用市场已经仅次于皮卡。
得到方星河,就等于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动权。
因此,日本三大车企真是下了血本,比Intel更疯狂。
battle到最后,三家都开出了5年1.5亿的天价合同,完全忽视了方星河身上存在的“艺术风险”。
根据角川历彦的说法:“BOSS您对于日系车的价值远远不止于销售本身,这种程度的溢价,不会因为您的电影失利而有所改变。”
内奸角川什么都敢泄露,日本车企有一个核心判断,他一打听出来就跟方星河讲得明明白白。
“他们判断,哪怕您在5年内连续失利三四部影视作品,也不会动摇全球第一偶像的根基,仍然可以保持文化领袖的身份,创造流行,执掌时尚。
所以这种不理智的溢价是争取您的必要牺牲,但是考虑到日本国内情绪,签约金额会严格保密,不向大众泄露。”
方哥顿时冷笑:你们想保密就保密?问过我了吗?
狗方压根就不打算接日本车的代言,只是利用他们抬价罢了。
当他的身价虚高到3000万美金的第2天,三大德系车企就通过不同渠道得知了消息。
“Fuck!小日本疯了吧?!”
各路掌舵人气得破口大骂,然后一边骂一边咬着牙往前跟。
“加关税!”
“只要确定了是方星河代言,第一时间就给我拉高他们的关税!”
所有人都慌,他们不怕方星河代言高端车型,是法拉利才最好呢,反正又影响不到自家。
但他们真怕方星河代言日系中档家用车。
因为借着这波热度,不管方星河代言的是哪款车型,都能在声望上遥遥拉开与同类竞品的距离。
这年月没有那么多人懂车。
方星河的影响力在消费者心理上产生的微弱倾斜,足以让一大部分感性客户转向。
更何况,你方哥还有那张脸,再加上一个酷炫的广告片,只要砸足了宣传资源在电视上猛放,不管什么车型都能火出圈。
“去跟他谈!给他钱!”
最终,经过一段不算艰难的拉锯,宝马7系(E65/E66)以2200万美元的高价拿到了方星河的代言资格。
是的,资格。
因为在金钱上差了800万,而且只是2年短约,所以宝马付出了很多额外的东西。
比如,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