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504章 牛市与股灾

第504章 牛市与股灾

    第504章 牛市与股灾 (第2/3页)

说当年来香港,父亲带走了七八百个属下,包括背后的七八百个家庭。这些家庭一到香港,就有楼房住,很快又安排到新的岗位。

    陈光良听着儿子的介绍,将照片小心翼翼的放进专业的保险柜里,随后说道:“你说起这些,我倒是想那些老伙计了!”

    陈文杰马上说道:“要不趁着您这次63岁生日,我们邀请这些老伙计和家属,在香格里拉酒店聚聚,大家说不定也想和你说说话。”

    他知道父亲只是认真过了一次寿,那就是60大寿,因为奶奶还在,父亲比较忌讳,每年过生他们子孙都不能齐聚。

    听到这个建议,陈光良高兴的说道:“这个建议好”

    “嗯,那我晚点让郭叔叔他们组织!”

    “好,不允许他们送礼”

    “嗯,我一定交代”

    1973年2月3日,即农历新年年初一,今年刚巧是华夏历法中的“癸丑牛年”。

    因“牛年”与股票市场述语中的“牛市”相吻合,部分投资者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是一个“好兆头”,使炒风更为旺盛。

    一则来自《东方日报》的报道,则更加透彻地指出社会已陷入“全民皆股”的局面。不论是家庭主妇、工人阶级、白领阶级或是商人阶级,皆“谈股色喜”、“热衷炒股”。

    2月7日(星期三),农历新年假期结束,“牛年”启市,即开了个满堂红,进展之速、市势之盛,令人咋舌。指数、股价纷在大幅上升中迭创高峰。

    长实集团。

    董事局会议上,陈光良主持了分红议题。

    “鉴于去年优秀的业绩,今年长实集团实行大额分红,具体方案是每股派发末期息2.25元,及5股送1红股。同时,长实集团的股价过高,我建议每1大股拆成10股细股,提高股票的流通性。”

    目前长实集团的每股价格是45元每股,相当于此次每股派发了5%的股息;而长实集团一般都是一年分两次派发股息,所以每年的股息是高于银行利息不少。

    现场的董事们纷纷鼓掌,其实基本都是自己人,真正的外部董事就三个人而已,其余六人都是自己人。

    此时长实总股本是6000万股出头,市值已经逼近30亿;这次拆分细股,市值必然破30亿,甚至40亿也未必没有可能。

    “我赞成”

    “我赞成”

    全票通过。

    接下来的两天,长实集团在星期四发表业绩和分红报告,直接拿出1.35亿港币分红,再加上大股拆细股的利好消息,当天平安指数暴涨120点;

    到了星期五,汇丰银行又实行每股派发末期息3.75元及5股送1红股,该银行又议决“大股拆细股”——即将每1大股拆成10股细股,提高股票的流通性,当天平安指数又暴涨150点。

    截止周五(2.9)收盘,平安指数已经涨到1730点,当周涨幅超过20%。

    市场已经彻底疯狂。

    两天(2.12)后,平安指数突破大家的心里关口1800点,报收1802点。

    证券监理专员施伟贤会颇为不屑地说:“只要把一只狗上市,(其股票)也会有很多人购买”

    再过两天(2月14日),美国宣布将美元贬值一成,港府虽然表示维持港元汇率不变,但股市只略为回落。

    之后,由于港府宣布计划兴建地下铁路,借以改善不胜负荷的运输系统,股民的情绪再次被推上高点。

    又是一年春(1973)。

    3月伊始,陈光良走进长实集团的写字楼,听到还有人谈及股票,这次他没有视而无睹,而是朝着谈话的职员走去。

    几名职员顿时被吓一跳,上班开小差,谈论股市,难道被老板听到;想到于此,大家不由得寒颤一下,老板可是非常严肃严苛的。

    陈光良走到几个中环高级白领面前,说道:“上班谈论股票,我看现在整个社会风气都是这样。在我看来,你们是死在临头不自知,肥皂泡越大,越容易爆炸。”

    大家纷纷望着老板,脸上写着惊讶和复杂表情。

    陈光良没有继续废话,而是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叫来陈文杰。

    “爸”

    “马上下发集团内部通知,凡集团职员不得在工作期间炒股,建议清空股票,专心工作。并向大家提出警告,股市的肥皂沫已经越来越大,随时都也爆的可能,建议大家郑重考虑,回归工作。”

    陈文杰连忙说道:“好,我马上去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