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牛市与股灾 (第1/3页)
在1972年股市疯狂的情况下,促使政府成立证监处,开始监督证券市场的发展。
一件有趣的事件是,香港政府为冷却股市,更以《消防条例》为名,派员把守远东交易所的大门。
此时远东位于华人行,该行属旧式楼宇,消防设备并不符合规格。
可见此时政府虽已察觉股市的疯狂程度,但苦无法例赋与权力进行干预。政府只能不断卖广告,呼吁投资者买股票“可升可跌”,投资时必须小心谨慎,但股民只闻股票“可升”,对“可跌”哪会听入耳了。
虽然业界对政府的干预颇感不快,但消防事务处仍按惯例通知4家交易所,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限制参观人数,以符合建筑物逃生通路规定。
在政府部门三令五申的打击下,股市终于在1月12日显著回落,单日下降了78.3点,但这个结果却招来投资者的诸多批评,认为政府落药过重、推行过急,窒碍了市场的自我调节。
对于部分投资者的不快和投诉,政府解释有关措施只为防止投机活动,一些正常的买卖应该不会受到影响。
1月14日,政府发出内部通告,禁止公务员在办公时间内私下炒卖股票。
正当港府采取行动缓和本港股票市况之际,辅政司同时对政府官员实施禁令,禁止彼等在办公时间炒卖股票。该禁令通告昨日分派各政府部门之首长,内容为:(一)禁止使用政府办公室内之电话买卖股票;(二)禁止官员于办公时间内擅自到股票市场与经纪行交易股票。
另一方面,在证监会的游说和催促下, 4家交易所最终同意从1月22日起,逢星期一、三、五下午停止股市交易。
表面看来,新措施是为了让经纪可以有足够时间处理累积交易,但实际则是借缩短交易时段抑制过热的市场气氛。
虽然政府尝试从不同层面冷却股市,但成效似乎并不显著。
14日的传媒便这样报道:尽管港府千方百计地使用压力意图“冷却股市”,但市民对香港的前景满怀信心,看好股市,与此同时,海外大量资金又因寻求出路而涌入香港,使刚跌不久的股市迅即反弹。
由于市场气氛炽烈,而很多正规经纪行又挤得水泄不通,九龙旺角一带更加出现一些专卖“碎股”(零散股票)的“违规”经纪铺(即并非4家交易所挂牌的经纪),使原已被过度炒作的股市变得更为复杂。
对于这些新冒起的“违规”经纪铺,报纸这样形容:“(这些店铺)有如雨后春笋般五步一楼,(情况)像买字花”
事实上,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此时大部分市民买卖股票的行为,已像赌博那样了,基本上已偏离了股票市场正规运作的轨迹,并极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金融的秩序。
包括陈光良、桑达士等工商界人士,都在报纸上发出过警告;而港督麦理浩,也在媒体上发出警告。
但这些言论,仅仅是小小的抑制,第二天大家便抛之脑后,甚至责怪发表言论的人多管闲事。
当然陈光良只是客气一下,也没有指望已经陷入疯狂的股民会听,倒是他的投资开始陆续的出售。
这一轮‘全球股灾+石油危机’,陈氏家族的财富又会在之后呈现几何倍数暴增。
年前的一周。
陈光良走进保利大厦的长实总部写字楼,敏锐的耳朵也传来员工讨论股票的声音,不过他并没有声张。
等到了3月份,陈光考虑在几家集团写字楼,出台一些‘公司规定’,挽救一些炒股的职员;毕竟内部不稳定,也是影响公司发展。
就好比港府为什么抑制股市,就怕股市动荡太大,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上午。
陈文杰陪父亲在‘长实集团’的档案室,当看到父亲拿着那张‘长江地产’创立之初照片时,他说道:“那时候的办公真的很简单”
陈光良笑道:“这算什么办公的地方,地皮是我当时买下的第一幅地皮,房子是直接拿砖头堆砌起来,毫无规划,说白了就是遮风挡雨。职员也就我和郭德明、陆元台三人。”
陈文杰说道:“郭叔叔是今年从长江工业集团副总裁退下来的,他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在海外发展生活的不错,他说他也准备去海外养老;陆叔叔是六十年代末,从保利建筑总经理退下来的,长子孝清哥是我们长实集团的地产负责人,次子陆孝铭有在自己做建筑公司,我们长实也有合作,是我敲定过几次,倒是孝清哥很避嫌”
讲这些,他是想说父亲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