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图穷匕见 (第3/3页)
越来越多,造成了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多是老年人口。
人口数量的急剧减少,造成的是劳动力的短缺,偌大的果园逐渐开始打理不过来。
再加上橙子又卖不上价。
所以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厌弃果树种植,转而去种水稻和棉花,毕竟这些农作物的价格是有保证的。
这样的情况,在星光镇33个自然村都是一般无二的存在。
眼看着大量果园开始荒废,镇里村里也开始思变,通过启用承包的方式留住一些青壮年劳动力,也激起果农们积极务农的心思。
果农们承包果园后,只需要给村委会交付很少的租金,就可以享受果园的全部收成。
至于农务劳作也不成问题。
果园虽大,但统一管理反而更节省工夫,而且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器械和农具,也可以请当地年老村民进行劳作,这样也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
承包制度推广起来,因为各方都满意,所以迅速在各村实行起来。
到近五年,星光镇33个自然村的1万亩果园,都被承包了,有一些是本地村民承包的,也有一些是被一些农业公司给承包的。
这个现状导致的情况是:林骁金秋对于当地脐橙火热脱销的壮举,真正收益的其实只有不到二十分之一的果园承包人,大部分村民拿的是日结的死工资,并不会有过多的收益。
当时给林骁送锦旗的,也都是这是果园承包者。
村主任跟着来也就是情理上的,毕竟橙子脱销是大好事一件,代表着村子美好的明天。
但实际上,果园的承包价是早就定好的。
这橙子是畅销还是滞卖,都跟村里无关,要是承包者是本村村民,或许还有可能从情理上给村里多交一笔分红,但承包者要是外面公司,则绝无这般可能。
所以,林骁这一波忙碌,真正感动到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
这部分人会否真正感激他尚且未知。
其他广大村民,以及听闻家乡发展决议归来的青壮年村民,更不可能轻易被感化招安,乖乖离了家园住到镇里来。
之于这般了解。
林骁对于今天这选房现场的热闹景象,第一反应就是——不好,有诈!
他的预判很快成为现实。
当宣布活动开始,新村花园二期的项目代表开始介绍这批新房的特色和亮点,没说几句话,现场村民们就开始不耐烦起来。
“这房子也太小了!!”
“你说质量好就质量好?我可是听说了,一期那房子漏水可是漏的很严重!”
“做生意的都是无利不起早,你们要没好处,会接这个项目?”
“还要认购费?不是说免费给我们吗?”
“我要花钱,还跑你镇里来干嘛,我直接去县城多好!”
“我老家的地免费给你们,还要自己掏腰包买这里的房?我二百五啊!”
“现在村里橙子卖得这么好,旅游也发展这么旺盛,眼看着星光镇一天比一天热闹,这节骨眼上却把我们都往镇里赶,这安的什么居心?”
“这还用说吗?嫌我们在村里,拦着别人发财了呗!”
“把我们赶走了,这大片土地和果园租的租、卖的卖,回头挣的钱都进了贪官污吏的腰包,好盘算啊!!”
“还以为这回终于来了个好镇长呢,没想到比前一个更黑!”
“我就说,一个大明星镇长,怎么可能放着电视里的大钱不赚,非要来这山沟沟里献爱心?简直是闹笑话!”
“真心黑啊,连农民的这点血汗钱都惦记!!”
“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到我这代竟然要被赶走了,还有天理吗?!!”
“……”
一个带头,两个附和,三下五下就在现场引起了滔天之愤。
刚才还井然有序的选房现场,立马变得嘈杂不堪、群情激奋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负责现场服务的全镇干部给看懵了,甚至连各村的村主任都始料未及。
唯有林骁,全程站在旁边,冷眼旁观注视着这一切。
他早就料到今天不会顺利。
刚才看到这么多村民来捧场,还觉得疑惑,总觉得后面憋着什么大招。
现在,选房会刚刚开始就图穷匕见。
林骁反而松了一口气。
村民们虽然叫嚣得热闹,一个个神色激烈,但明显发声的都是些头脑清楚、口齿清晰甚至声如洪钟的年轻人。
这很不合情理。
要说合村并镇不被村民接受,真正抵触的,应该是老年人才对。
他们才是“安土重迁”观念最根深蒂固的人,宁愿受苦受穷,也不愿意离开赖以生存的家园。
至于年轻人,对老家的依恋几乎没有,花钱还要去县里市里买房呢。
现在,只需要用很少的钱就可以获得镇里一套房。
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这买卖很划算。
可现在,带头喊叫的反而不是老年人,而都是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
林骁一秒钟发现了华点。
他没有生气,反而很庆幸,甚至有点兴奋。
“这是有高人指点啊……事情真的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