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图穷匕见 (第2/3页)
这些心路历程的变化,都不是发生在一朝一夕间,而是在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里。
现在,12个村主任都对林镇长服服帖帖的,再也不敢把他当那个“不满三十岁的黄毛小子”来对待了。
有了村主任的帮忙。
林骁很及时地掌握了各村的动态,知道现在村子里对于合村并镇政策的抵触情绪,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当然,大多数村民还是不愿意搬离旧居的。
但这种“不愿”,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对镇政府的抗拒,而是出于旧土难离、新居不适以及果园挣钱舍不得走等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现实因素。
这些背景的掌握,对于林骁决定直接开始选房,起了决定性作用。
他最怕的,就是村民们对政策的无脑抗拒,这是最难办的,因为怎么做工作都没用。
而现在,村民们的抗拒都有缘故。
只要有理性原因,就可以逐条攻破,不怕村民们捂着耳朵我不听我不听。
那才是真愁人!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有12个村主任当“内应”,林骁对于啃下合村并镇这块硬骨头的信心,从不到一成提升到了五成。
虽然才刚刚过半,但已经可以开干了。
毕竟要等万事俱备才动手,那不是谨慎,而是无能。
真正的高手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见招拆招才能所向披靡。
所以11月立冬这天,林骁直接拍板定下了选房日期。
前两天筹备阶段,全镇干部都还忐忑不安的,总觉得准备得还不完善,这么做有点冒险,要是村民们直接到“售楼处”来闹事那可就不好收拾了。
相比之下,林骁这个“第一责任人”反而十分淡定。
不管镇政府的情绪如何。
反正“并镇”这项工作已经是万事俱备,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全镇干部度过了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
到周五这天,上午八点半。
距离活动开始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但选房现场却已经聚集了来自周边村落的村民,约摸有两百多号人。
而且还在不停地有村民赶来。
这个规模和阵仗,让本来对今天的仪式抱有深深隐忧的三位副镇长,都吓了一跳。
他们本以为,今天的选房仪式会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呢,没想到村民们这么热情捧场,竟然都着急忙慌来了。
专职负责这项工作的副镇长葛涛不禁迷糊:难道说,林镇长帮各村卖橙子的事已经彻底把村民们感化了,大家终于肯放下成见和固执,支持合村并镇这项大政方针了?
葛涛的忧虑散去了80%,但还不敢彻底放松。
因为总觉得事情过于顺利,形势有些蹊跷。
相比之下,林骁的态度就要理性得多——他压根就没因为村民们的热情到来,而对今天的工作抱有过多的乐观。
事实正好相反。
村民们来得越多,他心里越紧张越戒备,因为这很反常。
林骁可不相信自己有那个人格魅力,只是帮大家伙顺利卖光了橙子,就能轻松获得村民们的信任,从而甘愿离开自己的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家园,进到镇里的楼房里居住。
就算有那么几个农户深明大义,但大多数人还是利己的。
况且,星光镇这么大,常住人口有8000,并不是人人都有果园的。
土地属于村集体,这个土地包括房屋土地、农田、山头和果园。
在十几年前,这些土地都是按人口平分到户头上,又因为田地也有好有坏,所以每隔两三年就得重新抽签,以确保公平。
不过抽签这种事,用在农田上可以,毕竟农作物都是一年一季或者一年两季,冬去春来又是全新的开始。
但是果树不行。
果树种植都是一竿子十几年的买卖,不适合反复轮换主人。
而且果园打理很费精力,同样一批树苗,分到不同的农户手里付出不同的辛苦,成长状况是完全不同的。
要是每隔三五年就重新抽一次签。
那很容易导致这家精心打理的果树,变成别人家的果园,而自己却运气差抽到了那种不费心打理的果树。
这样一来,人人都不用心务农,反而坏事。
所以一直以来,各村的果园都是归属于村集体,统一种植、统一劳作,再统一出售,卖的钱按户头平均分配,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
但近些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出,问题又重新出现了。
外出打工的人户籍还在家里,没办法参加果园劳作,那将来果树产生的收成要不要分给他们?
不分肯定不行,毕竟人家也是村里的一份子,户籍还在呢。
可要平分也不行,毕竟其他人辛苦劳作了,这些人一分力不出还在外面挣了大钱,这样很不公平。
所以要分,但不能平分,这是新规矩。
可这个分成比例要如何定,又牵扯出很多问题和矛盾,而随着外出打工的人口越来越多,这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大。
更有很多外出人口瞧不上家里这点收成,把户籍牵了出去,在城市里定居扎根。
这样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