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剜肉去疾 (第2/3页)
汗直流,哪怕他们是京察队伍,可他们对英国公府终究没有重罪实据,只掌握了些隐匿田亩的小罪罢了。
这位东宫的属官如此横行无忌,只怕是将英国公府得罪死了……
想到这里,京察官吏们只能硬着头皮按照郭崇韬的指令开始搜查英国公府,而相较于郭崇韬的横行无忌,其它京察队伍就比较斯文了。
饶是如此,若遇到阻拦京察队伍搜查田庄、宅邸的家仆,神武天骑依旧大胆出手,根本不怕有人事后报复。
在京察队伍当差查案的时候,随着卢质不断安排人在《国报》和《京报》及街头巷尾的宣传下,关中百姓也知道了朝廷派出京察队伍来巡查京畿。
一时间,许多胆大的百姓都开始匿名向报社举报各自州县犯事的官员,而守在报社的京察官吏们则是将这些检举都收集汇总,派出京察队伍从长安向整个关中搜查而去。
两千余名官吏的数量很多,可平均调派到州县上就没有那么多了,但架不住京畿道比关东先发展数年,故此京畿道的坏事也比关东多。
在京察的队伍不断查案下,关中快马日夜不停的将来自各处的卷宗罪证送入东宫。
“英国公府隐匿田亩初步查实逾四百三十一顷,纵容家奴殴毙人命三起!”
“淇国公府强占民田三百五十二顷,其渭南庄头刘莽已招认!”
“长安县令周正革职,在其衙内搜出历年贿赂账册,抄没其财二万七千八百五十二贯,宅邸一座,别墅三处,上等良田十二顷余五十亩,下田二十四顷七十六亩。”
“万年县……”
东宫内,刘烈站在关中沙盘前,目光在沙盘上来回扫视,而身后的卢质则是禀报着京察队伍查获的情况。
主位案头的卷宗已堆积如山,每份卷宗文册中记载的数目都令人瞠目结舌。
京畿道这群官吏勋贵所隐匿田数以“顷”为单位,隐漏税赋无可计量,欺压良善、鬻狱卖官之事更是罄竹难书。
这场京察开始不过半个月,其内容便已经令刘烈都感到了愤怒,他不敢想象自家阿耶见到后会如何生气。
想到这里,他深吸口气道:“将这些卷宗文册全部抄写,正本发往洛阳交给陛下,副本留下用于裁判。”
“是……”卢质恭敬应下,心里也不免咋舌。
他虽然是进士,也大概在过去的经历中能猜到官吏贪腐情况,但他也确实没想到,京畿道的官吏能腐败到这种程度。
想到这里,他不免有些后怕,但他怕的不是京畿道这群贪官污吏对自己的报复,而是后怕洛阳城的那位。
若是那位什么都不知道,他卢质是半点不相信,毕竟过往京察的规模都不大,显然是那位有意放纵。
正因那位如此放纵,这些勋臣官员才会愈发挑战底线,直到朝廷收复大半云南后,那位才真正展露了手段。
卢质只觉得心里发寒,那位虽然培养了众多学子官员,可那位也从未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弟子。
他们这群人就好像是农户家中的耕牛,没有耕牛耕地是不行的,但耕牛若是耕不动地了,那位便会果断将他们解决。
卢质只能在心底提醒自己,日后莫要步这些人的后尘。
这般想着,他便按照刘烈的意思,命人将这些卷宗文册抄写,将正本发往洛阳而去。
与此同时,在刘烈京察京畿道并搞出如此大动静的时候,洛阳则是有无数官员试图奏表,称京察牵连深大,波及无辜者甚广。
对此,刘继隆根本不予理会,哪怕就是刘英谚、王思奉奏表求情,刘继隆也没有回应他们的奏表,而是安静等待。
时间不断推移,百官们的闹腾愈演愈烈,只是随着刘烈将各类卷宗文册送抵洛阳,这些官员瞬息间便消停了下来。
“至七月二十日,京察牵扯正三品以上官员六名,正四品十五名,正五品三十二名,正六品……”
“今京察尚未结束,然查出京畿道隐匿耕地五千六百二十顷余六十七亩,隐漏税赋无可计量,欺压良善、鬻狱卖官者六百五十七人,牵连者不下二万,抄获金银铜钱及古董字画,宅邸别墅折色不下二百万贯。”
贞观殿内,西门君遂诵读着卷宗的汇总,只觉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
殿上,三省六部及五军都督府包括内阁等上百名官员更是焦虑不安,只是几个呼吸时间,便往金台看了不下五次。
金台的主位上,刘继隆面色如常的听着西门君遂诵读,直到诵读完毕才缓缓开口道:“今日是八月初五了吧?”
“回陛下,今日是八月初五。”
西门君遂汗颜开口,听出了自家陛下的意思。
现在是八月初五了,但针对京畿道的京察还没有结束,而这些卷宗都是大半个月前发出的。
不过半个月时间就查出了那么多东西,那现在过去那么久,又该查出了多少东西呢?
一时间,殿上许多官员惴惴不安,毕竟他们也没少做隐匿田亩,隐漏赋税的事情,家中子侄欺男霸女的事情虽然他们没有询问过,但若是真的按照《大汉律》严格执行,那他们肯定跑不了。
按照《大汉律》,强抢民女和强取豪夺等重罪,基本属于斩首之刑,情节较轻者流放。
聚众闹事,打架斗殴和调戏百姓,满十二岁便要受杖刑,不满十二岁者,处其父母杖刑。
隐匿田亩、隐漏赋税,按照情节严重,分别处于双倍到十倍不止的惩处,还会被论罪削官。
如私下贿赂、鬻狱卖官者,最轻流配本宗亲眷,最高夷三族……
想到《大汉律》的内容,不少有过牵连的官员此刻都有些发软,而皇帝的沉默更是令众人口干舌燥。
原本气势汹汹奏表,声称京察牵连无辜的人,此刻全都缄口不言。
“众卿为何一言不发?”
刘继隆的语气十分平静,可压力却实打实的压在众人肩头。
他们心里皆有埋怨,却都不敢开口说出来,只因内部有三方分权,外部又有每年不断毕业的数万学子。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没有什么能够和皇帝叫板的资本,毕竟大汉文武官员不过三万三千余人,在军队大部分不参与地方的情况下,他们能撬动的力量着实太小了。
“众卿不开口,那便都退下吧。”
刘继隆冷漠扫视众人,庙堂上他在乎的人不少,但若是他们触及自己的底线,自己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他需要伪装和忍让的日子早已结束,如今的他,只有带动天下不断向前这一个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绝大部分的人都能被他所舍弃,包括陇右的那些老兄弟……
“臣等告退……”
崔恕等人纷纷唱声,随后按照班次离开了贞观殿。
在他们走后,原本略微拥挤的贞观殿,此刻顿时便空了下来,只剩下内阁的敬翔、张瑛等人。
只是他们七人也并非绝对的干净,此时面对刘继隆,他们也不免感受到了压力。
面对他们,刘继隆头也不抬的拿起毛笔,紧接着说道:
“淇国公、英国公和几位郡公的年纪都大了,将他们召回五军都督府当差吧。”
“告诉他们必不再为子嗣求情,隐瞒拖欠的赋税也必须双倍上缴,举家搬至洛阳。”
刘继隆开口便断了刘英谚、王思奉等人的前途,他们不过五十多岁,在如今汉军将领之中依旧能算作壮年派。
只是他们的做法,已经让刘继隆感到厌烦了,他也不准备庇护这群人了。
“臣谨遵旨意……”
敬翔等人头皮发麻,心想回家之后看看能不能将隐瞒的田亩报上去,大不了就说是今年开垦的。
虽然日后需要缴纳赋税,但总比被查出来后论罪,数倍偿还拖欠赋税要好。
此外,以前收到的礼物,恐怕也得想个办法还回去了。
自家这位陛下,恐怕不会那么轻易的结束京察,自己必须先挺过这段时间才行。
想到这里,七人纷纷作揖退回了东上阁,而刘继隆则是头也不抬的处理奏表。
随着大汉的摊子越铺越大,许多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大汉收复辽东后,渤海国内部许多部落开始叛乱,大玄锡只能不断派兵镇压。
此外,契丹逃亡北方后,为了恢复元气,只能不断与室韦交战,从室韦手中获得人口和山间谷地。
李思恭、李克用北逃到了漠北,虽然时不时还会南下驻牧,但已经不敢像之前那样的入寇大汉了。
漠北的黠戛斯在内乱,西边的葛逻禄和回鹘不知情况,高原的没卢丹增在与分裂的吐蕃各赞普交战。
有大汉不断提供粮食,没卢丹增平定各支赞普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刘继隆愿意发力,甚至可以在三五年内帮助没卢丹增统一吐蕃。
只是他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现在的大汉还没有彻底平定四方,最起码南边的南诏还没解决,东边对日本的布局也才刚刚开始。
此外,海军对南洋、西洋的探索有了不少成果,但依旧达不到向南扩展势力的程度。
“往极东之地探索的第四批舰队,算算时间已经出发了吧?”
刘继隆忽然停顿手中毛笔,西门君遂闻言点头道:
“第四批舰队分为东、西洋两支,每支十艘三千料战船,六百名海兵,四月十日就已经出发。”
“算算时间,两个多月前就应该从日本补给完后继续向东探索,西洋舰队也该从狮子国(斯里兰卡)继续出发了。”
从第三次远航开始算起,刘继隆便下令舰队从东西洋分别环球探索。
只是探索美洲并从美洲获得新作物这件事并不容易,原本以为会很快的刘继隆,此刻都渐渐有些浮躁起来了。
从第一批远航探索到如今,整整三年时间过去了,他先后派出四批舰队,七十多艘海船,五千多名海兵。
只是这些战船和海兵至今都没有将他想要的东西带回来,而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带回来,那大汉的山地农业就无法正常开展,他不得不焦虑。
好在他的身体很好,起码再撑十年是没问题的。
十年时间,他总能把美洲的作物带回,大汉四周的四夷也终究会臣服于大汉脚下……
在刘继隆思绪间,离开了贞观殿的群臣们并未轻易散去,他们返回了南衙后,正三品及以上的官员尽皆前往了政事堂。
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