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正统七年(6) (第2/3页)
代赈的形式,营建期间所涉开支由内帑直拨,这这就像凉水泼进滚烫油锅炸开了。
无疑是一项惠政,所涉人员不征伐徭役,让灾民、流民聚集,所需工匠由有司负责解决。
但是陵邑一事,别说在大虞没有过,前朝也都没有过,且耗费巨资营建,这难保其中不产生争议。
更别提这还牵扯到了帝陵。
帝陵所在乃国之根本,风水命脉所系,哪怕兴修的陵邑,是距帝陵有一定距离的附属城邑,仍有不少人以谶纬之说大做文章,称此举会动摇龙脉根基,致使国运倾颓。
可以说这件事吧,争议很大。
而在这争议下,还有一件事,牵绊着太多人的注意。
即新建陵邑所需粮布、木料、石料等各项所需,以分类竞拍的方式,交由榷关总署全权负责。
这事儿让太多人下意识想到了早先边榷员额竞拍一事。
如果能拿到其中一项供应,这利润是相当可观的。许多豪商巨贾纷纷暗中奔走,合计此事到底能不能办。
一时间,在虞都的各方势力皆盯紧此局,暗流涌动。
也因为这事儿,导致刘谌东躲西藏,根本就不敢见人,因为有太多的人,托关系找门路想见他,这明显是想打探此事的。
‘肯定是东吁前线的仗打起来了,甚至打的规模还不小,不然陛下断不会在新年到来前搞此事的。’
而在刘谌心中叫苦下,一个念头在他心头生出,特别是他被召到御前了,这反倒是叫他更笃定了。
只是这话,他能在心里猜,却不能讲出来。
“陵邑一事牵扯重大,朕不希望出现任何状况。”
对刘谌所想,楚凌没有在意,而是讲出心中所想,“别的都好说,唯独涉及到各项供应上,朕是有担忧的。”
“这不比别处,数万乃至更多青壮汇聚,不说营建所需木、石、铁等诸料耗用,单单是每日吃喝拉撒,还有必要的衣服、药材等,是绝对不能有任何问题的。”
“这些要敢有问题,一旦被别有用心之辈利用闹出骚乱,哪怕是规模极小,这对朝廷的影响都不小。”
“陛下放心。”
早已起身的刘谌,听完这些,立时就作揖拜道:“臣在这些时日,一直在抓紧完善对应制度,确保想参与榷关总署所举竞拍群体,必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从他们之中角逐出的,必然是能妥善解决一应下派所需的。”
“嗯,卿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楚凌将奏疏放下,打量着刘谌说道。
对刘谌,楚凌是信任的,其是有一颗玲珑心不假,但大事上不糊涂,对于自己交代的事情,更是极为上心。
陵邑从大的层面,是构建一座座笼子,好定期将地方上一批批特权群体,用各种名义集中过来,连带着他们的财富也会汇聚过来。
楚凌自是知晓,这样做会使地方难以有大发展,但对他想做的事,地方上保有一个安稳的秩序,让底层群体能好过些,这就足够了。
至于别的,暂时先不要想。
而这些被迁移来的人,则代表着大批资源会朝大虞腹地倾斜,这对集约型手工制造业的发展,无疑会受到极大刺激与发展。
商品想畅销,必须有市场。
没有市场,一切白扯。
楚凌要以虞都、京畿为核心市场,以此在整个京畿道治下,打造一个直属于皇权统治下的基本盘,而这个基本盘,是紧密围绕集约型手工制造业展开的,这件事要能办好,则大虞将有大的改变。
随着领域产业的增多,涉足产业的工匠学徒增多,则代表着这一带会呈现虹吸效应,以此使人口、粮食、各类资源等源源不断的汇聚过来。
楚凌从不否认,这会使该制下,催生出一批新兴势力群体,甚至监管一旦不到位,会出现新的盘剥底层的利益群体。
但有些事是必须要做的。
不做,如何解决?
再者言做这件事的同时,楚凌还会着手做很多事,比如对外征伐,比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