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复山河 > 第四百八十七章 、破产的大虞

第四百八十七章 、破产的大虞

    第四百八十七章 、破产的大虞 (第1/3页)

    永安府。

    “民生多艰啊!”

    看着最新的移民数据,李牧忍不住感叹道。

    受江南抗税运动的影响,北方地区报名移民的人数大增。

    除了破产的底层百姓外,一些小地主、小商人、手工艺者,也加入到了移民队伍中。

    “夫君,京中的这个年,怕是不好过了。

    不少姐妹在书信上,都在抱怨京中物价高。”

    景雅晴顺势说道。

    能够和她相识的闺中密友,要么是勋贵之家,要么是皇室宗亲。

    这些权贵都觉得物价高,底层百姓的日子,那就更难熬了。

    京师尚且如此,其他地区怕是树皮都没得吃。

    以往听到安南都护府,一个个都畏之如虎,现在却是拖家带口的报名移民。

    下南洋风险很大,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可风险再大,总比留下饿死的强。

    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移民船队能容纳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移民。

    很多时候船队满了员,还有人想方设法的托关系,就是为了尽快逃离北方大地。

    “怎么她们现在,也收不抵支了?”

    李牧诧异的问道。

    自家夫人的社交圈子,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全部都是大虞的豪门显贵,随便拎出一家,都是能够排上号的。

    即便这些年,有些家族没落了,那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哪怕死撑着牌面,也能再维系几十年的富贵。

    能让这些人,在外人面前抱怨物价高,那就代表着经济真出现了困境。

    “受天灾的影响,城外的庄子减产严重,根本收不了多少租子。

    京中乃至北方的商业,全部遭受到了重创。

    据说京中的商铺租金,下跌了足足八成。

    京中各家的收益,都在严重缩水,许多人家已经开始寅吃卯粮。

    一些混吃等死的家伙,近期也出来谋取差事。

    如果不是我们家的商铺,大都租给了那帮粮商,估摸着也会受影响。”

    景雅晴平静的阐述道。

    北方经济崩溃,连带着京中富人的消费水平,也被动开始降级。

    许多以往生意火爆的场所,现在都受到了冲击。

    汉水侯府的产业没受影响,那是粮食贸易带来的红利。

    在普遍缺粮的时代,作为大虞朝最大的粮食供应商,先天就掌控着市场话语权。

    同样是卖粮,肯定是优先批发给熟人。

    商人都是精明的主,好不容易搭上了关系,可不会因小失大。

    京中其他家族,就没这种优势了。

    在朝堂上执掌大权的还好,大虞朝廷再怎么财政困难,从来都不会亏待在职的官员。

    手中的权力,决定他们的收入。

    纵使家中产业收入锐减,凭借官职捞来的钱粮,也足以支撑一家人的开销。

    真正受冲击的,还是在政治斗争中失利,丧失话语权的倒霉蛋。

    表面上看起来地位尊贵,实际上早就远离政治中心。

    如果不是祖辈留下的人脉庇护,他们早就沦为肥羊,被各方饿狼给瓜分掉。

    有点成算的,早就安排优秀子弟出仕,以期重新回到政治中心。

    纵使没有爬上去,多几名子弟在朝为官,也能多几份收入。

    在大虞朝,最好的职业就是做官。

    大宗商业活动,全都是依附在权力之下进行的。

    李牧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京中担任千户的时候,只敢捣鼓几个商铺,外加几个远郊的庄子。

    到了扬州任职时,就打上矿山的主意。

    入主安南之后,成为一方诸侯后,更是质的飞跃。

    只要他愿意,大虞朝最赚钱的买卖,都能掺和一手。

    “其他问题都好说,谋取差事的事,你可别答应。

    如果真有能力的话,早些年就被推了出去,拖到现在这种时候明显是饿急了。

    举荐他们出仕,那就是祸国殃民。”

    李牧开口提醒道。

    莫不过交情,伸手帮一把,在勋贵圈子里是常态。

    在一些眼皮子浅的人看来,举荐为官也就动动嘴的事情,只要不是借钱都好商量。

    到了李牧这里,情况恰恰相反。

    借钱的事情,反而好商量。

    纵使未来还不上,多几个老赖债主,那也无伤大雅。

    反倒是举荐出仕,必须要慎重。

    每一次举荐,代表的都是汉水侯府。

    这些人在官场上闯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