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春江宴 (第1/3页)
春日曲江,碧波轻漾,倒映着岸边柳树如烟。
宫苑之内,临水阁张灯结彩,皇家园林四门洞开,却并非往日的金碧辉煌,而是以素绸和竹篾点缀,透着几分返璞归真的雅致。
这便是东宫主办的“尝春宴”,因夏林那一两银子的严令,一改过往宫宴的奢靡铺张,转而以时令巧思取胜。
尚食局使出浑身解数,荠菜馄饨汤清馅嫩,凉拌马兰头清爽开胃,香煎小河鱼酥脆可口,就连那寻常的春韭炒蛋,也因火候恰到好处而香气扑鼻。
器皿一律选用素白瓷与原色竹木,衬着满园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清新韵味。
李治身着杏黄常服,立于殿前亲自迎候。数月历练,已让他眉宇间少了几分青涩,多了些许沉稳。小武静立其侧,一身浅碧衣裙,发间仅簪一支素银簪,干净利落,目光沉静地扫视着宴席布置,不时低声提点一二。
宾客陆续而至。
裴婉依旧素雅,衣料却是罕见的雨过天青软烟罗,行走间流光隐现,无声彰显着身姿底蕴。崔琳一身娇嫩鹅黄,步履轻快,笑容明媚,似是要将这春色都比下去。
唯独韦彤则是一身利落胡服改的宫装,衬得她英姿飒爽,抱拳行礼,坦荡大方。
官员宗亲们入场时,神色各异,好奇、审视、乃至看好戏者皆有之,长孙无忌与几位宰相同行,面色沉静,只在看到那些素净器皿时,嘴角几不可察地抿紧。
宴席伊始,李治举杯,依小武所拟之言朗声道:“春日载阳,万物复苏。今与诸位共聚曲江,尝春味,体农艰,感念天恩,共祈丰年。薄酒素肴,聊表心意,请。”
这番话,将节俭巧妙提升至体恤的高度,不少非关陇出身的官员闻言,暗暗颔首。
然而宫宴之外,曲江池畔另有一番热闹景象。
依小武建议设立的流水席,此刻已是人声鼎沸。长长的竹棚下,摆放着上百张方桌条凳,虽是简陋,却擦拭得干干净净。
同样是一两银子的标准,均摊到这数百人的流水席上,每人不过几十文钱的花费,提供的却是与宫宴同源的荠菜馄饨、杂粮蒸饼、河中鱼鲜、管够的春酿和各类小吃,甚至每桌还有一小碟时令鲜果。
消息早已传开,长安城的寻常百姓,只要衣着整洁,皆可来此享用一顿“皇家的春宴”。
起初人们还带着几分拘谨和怀疑,待那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来,拘谨便化作了惊喜。
“这馄饨,真鲜亮!”一个老翁眯着眼,啜饮着清汤时满脸褶子都舒展开来。
“娘,这饼好吃!”一个总角小儿捧着杂粮蒸饼,啃得满脸是渣,引来周围笑声。
粗布衣衫的妇人们聚在一桌,小声议论着:“听说里头宫里的贵人,吃的也是这些!”
“太子殿下仁德啊,真是念着咱们百姓……”
“可不是嘛,一两银子办这么大场面,还想着咱们……”
欢声笑语,伴着碗筷叮当和孩童嬉闹,与池畔春风、柳絮融成一片,充满了鲜活质朴的生机。
几个机灵的东宫内侍穿梭其间,添茶倒水,听取民言,偶尔还能听到几句对农事、市价的真切看法,皆默默记下。
宫苑内,丝竹声悠扬而起,并非往日恢弘的宫廷雅乐,而是清越的琵琶与竹笛,奏着轻快的民间小调,乐声飘过宫墙,与流水席上的喧闹隐隐相和竟异常融洽。
席间,一位宗室子弟笑着提议让各家淑女展示才艺,意图将裴、崔、韦三人推至台前。
不等李治回应,小武便从容接话,巧妙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