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 和高卢人一样的烦恼(5k) (第3/3页)
同志们并非什么都没做,手头有的,能够得着的,都考虑过。
高振东点了点头:“其实,你们考虑用盘的想法,倒是大差不差。”
作为当前最容易实现随机读取的存储结构,“盘”这个东西的确是最优解,因为它至少能实现二维存储,而且同时还能实现性能虽然不是非常高,但是够用的随机读写能力。
实际上,如果不是我们发明了U盘,同时半导体器件价格大幅下挫,在软盘之后的便携大容量移动存储器,依然会是盘。
例如昙花一现的ZIP驱动器、LS-120驱动器,这两个东西曾经在PC机的BIOS设置里还能看得见,当然也包括功能有点单一的MD碟片。
而且即便受到U盘的冲击,DVD也依然坚挺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小高所长大喜,高所长都肯定了,那肯定他有什么想法。
“高所长,你有主意了?”
高振东点点头:“盘这种东西,实际上原理和用笔在纸上写字差不多,想要把数据密度提高,其实就一个办法,把写字的笔,弄得小一些。”
“可是我们就是找不到写字的笔。”池所长道。
高振东指了指桌上的计算机:“实际上,这支笔你们接触过,当然,不是直接接触,是间接接触。”
“接触过?该不会是RAM或者ROM吧?那东西也太贵了,而且现在的密度也不咋样啊。”小高所长看着计算机道。
高振东摇了摇头:“不是。你想一想,计算机上最小的元件是什么?”
“最小的元件……小电阻电容?小功率低耐压的三极管?”小高所长对电路很熟悉,能想到的单体元件,就是这些。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看不见的那种。”
“啊,我知道了,是晶体管!CPU、RAM里面的晶体管!”小高所长明白过来。
有了他的提示,池所长也知道高振东说的是什么东西了:“激光!你说的笔是激光!这些晶体管是光刻出来的,那才是最小的笔!”
高振东点点头:“对了,我们就用激光做笔!我们在盘体上用激光刻出一道道小坑,然后再镀膜,利用这些小坑的长度作为编码基础实现存储,然后在小坑表面覆盖一层透明材料保护这些坑,就能实现安全可靠的存储。”
实际上,一个非常反直觉的事实是,如果要论存储可靠性,得到合适保护的合格光盘,要比硬盘和半导体盘都高。
毕竟这货从理论上来说,逼急眼了是真的可以在显微镜下手抄数据的。
当然,那种在正常存储条件下背面镀层会起泡脱落的假货不在此列。
而池所长和小高所长并没有考虑这么长远,他们只是在一瞬间的兴奋之后,心情又回落了回去。
“高总工,这种方式,对激光器的要求很高吧?特别是体积重量方面。”毕竟光刻机的激光器他是见识过的,那东西用到存储上面,恐怕是有点超标了。
高振东点点头:“不错,那种庞大的激光器主要问题不是大和重,毕竟携带着到处跑的是光盘而不是驱动器本身。最大的问题是结构复杂,成本高昂。”
池所长连连点头,高总工做研究,果然最看重的还是能不能用得上,考虑周详。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凸显了。
然而高振东接下来的话,让两位同志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不过你们在这方面不用担心,我们在其他课题里,已经研究好了其中最重要的元件——半导体激光管。这东西的体积重量都非常小,而且650nm的波长,也正好能用在这上面。”
实际上,CD驱动器用的激光波长都没这么小,是780nm,DVD才是用的650nm,不过高振东并没有想着要一步登天搞出DVD来,机械结构部分还差点意思。
不过这些事情面前的两人都是不知道的,他们只知道高总工依然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早有准备。
只是这次这个准备不是专门为了他们的事情来的,而是因为其他课题,至于什么课题,他们也不敢问。
“真的?那太好了!”高总工说有,那就肯定有。
高振东点点头:“对,所以你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反倒是出在机械结构上。”
“机械结构?”
“是的,我们不管是用机械运动,还是透镜组偏移,或者是多种手法的结合,但是我们必须做到控制激光头在光盘上空以微米级别的精确度进行移动!”
CD机的记录物理宽度,是0.74微米,这年头的光驱虽然不至于要做到这个程度,但是微米级别是跑不掉的,否则就失去了用激光做笔的意义。
高振东这句话,让两位同志的牙都有点疼了起来。
微米级别……别忘了,就连光刻机,实际上也只是这么个数量级而已。
而他们很清楚的是,现在他们最成熟的软盘驱动器,定位精度仅仅是亚毫米级别,距离微米级别还差得远。而不成熟的,就算是抛开可靠性可用性不说,实际上也没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