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我们也致敬一下” (第1/3页)
“真的要走收缩路线了吗?”
又是一年羊城车展,每当羊城车展来临之日,也就意味着一年快要过去了,对于车企而言,羊城车展有一种承前启后的意义,参与热情还是比较高的。
这两年,合资品牌对于参加车展的热情越来越低了,有来参加的多数也缩减了开支,车展似乎成了国产品牌的展示舞台。
对此檀锦程倒也是能够理解,十月份自主品牌零售份额已经上升至65.7%了,德系品牌降至15.8%,销量不佳的情况下,车企缩减开支实属正常。
一届又一届的车展,是技术创新的阅兵场,同时也是车企洗牌的缩影。
“也不算吧,只是稳一稳。”
檀锦程对于羊城的展会有一种莫名的情绪,他的事业虽然在长三角,但起步源自于羊城,哪怕广交会现在已经没落了,他旗下依然还有企业坚持参加,羊城国际车展就更是如此了。
这一次羊城车展更是包下了一座展馆,首发ET9,各大品牌齐齐亮相,同时展示自己最新的电池技术,智能座舱以及智驾系统。
十月份,尉来拿下了单月5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刷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纪录,包下一座展馆,更像是展示自己的实力。
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有时候一些门面工程也是要做的。
“稳一稳也好,也算是给我们这些老家伙一点活路。”
ET9的展台区,船夫哥,舒服哥,檀锦程,号称新传统三巨头正围着ET9闲聊,舒服哥的话似乎意有所指,他们今年发布的A0级轿车,在市场上没有泛起太大的水花,不过卖得也还算不错。
吉利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来自于银河,极克,领克三大系列,其中银河系列打着高质优价的策略,快速占领市场,销量占据着整体新能源55.6%的份额。
E5,E8以及星舰7都是银河系列里热销的车型,与尉来合作的E8,在优化巨屏产能,稳住前期交付的情况下,配合上尉来先进的智驾体验,只要交付能够跟得上,这款车子还是挺能打的。
E8目前单月的销量维持在8000辆至一万辆区间,交付周期维持在四周之内,后期可能随着新的巨屏供应商加入, E8是有可能达到单月1.5万辆销量的。
“可不是嘛,让我们也缓一缓。”
船夫哥呵呵一笑,没有在意舒服哥的意有所指,整个海洋网的战略被尉来的星途品牌给打崩了,说实话对于包括他在内的全体管理人员,心气上还是打击很严重的。
不过这都一年多了,虽然依旧被死死的压制着,但是情绪上早就缓过来了,面对这种若有若无的嘲讽,早就可以做到心如止水了。
这一年多的时间,什么样的嘲讽没听过。
“两位叔叔又拿我打趣了,我们这几年发展得太快了,也有些激进了,沉淀沉淀是必须的。”
相比起四月份的沪市车展,年底的羊城车展热度要小了一些,不过看点依然很多,尉来ET9,仰望U7,鸿衍S800这三者的百万豪车之争。
前两者开放体验,而鸿衍S800则以黑布围档的形式亮相,搞起了神秘营销,截止目前,菊花系的四系全部亮相,也是羊城车展的看点之一。
此外,大嘴与雷布斯的流量之争,同样看点十足,大嘴带着四系亮相,而雷布斯则带着他的SU 7 Ultra亮相,预售价81.49万元,10分钟预订出去3680台。
不得不说,雷布斯的流量是真的高,产品营销能力是真的强,网友调侃他是小米第一销售,确实是一点没毛病,这玩意儿的预售价格,10分钟他就能够搞到30亿元的销售额。
雷布斯带着苏丙添逛车展,而余大嘴则跟奇瑞的老总联手搞直播,两家都是流量的爆点,抢占着车展期间的流量,雷布斯还是依旧喜欢串门,这边前脚船夫哥与舒服哥刚走,后脚他就带着苏丙添过来了。
“檀总,恭喜再创纪录啊,也祝贺ET9全新上市。”
用红光满面来形容雷布斯,再是正常不过了,十月份SU7的交付量突破两万辆,Ultra这么高的起售价,都拿下这么多的订单,可见其产品规划有多成功。
SU7的热度反应在小米身上,可不仅仅只是汽车销量,善于营销的小米,利用这些流量把周边生态链的产品卖了一个遍,顺带着还挑起了空调市场之争。
最近一段时间,小米与格力之间的冲突不断,当年他与董小姐之间的恩恩怨怨又被翻了出来,两家冲突的升级,实际也是市场份额的变化所导致的。
用汽车带动周边生态链产品的销量,小米这个生态链的打法,确实是成功了,资本市场也很认可这种模式,十月份大多数的企业股价在经历一系列暴涨的前提下都进入调整状态,而小米股价则持续上涨,单月涨幅接近于20%。
“哪里哪里,今年是雷总的年份,我们都是跟着凑凑热闹。”
2024年的汽车以及科技圈子,说是小米年确实没毛病,大嘴虽然偶尔也能够制造出很大的热点,包括其他企业也是如此,但是全年根本无人能够压制住小米的热度,或者说无人能压制住雷布斯的热度。
不过在檀锦程看来,这种把企业集中在一人IP身上的作法,风险也是很大的,万一产品力跟不上,等到口碑崩了之后,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
小米是供应链企业,供应链整合能力很强,但是供应链上的企业同样也有利润需求的,以小米的作风,后续车型上的产品力能不能跟得上还真不知道。
第一次造车,不懂得偷工减料这说法看似有点道理,但背后也说明了车企里偷工减料的情况已实属常态了,小米能不能守住造车本心?
此外,其研发费用的投入,是真的跟得上现在汽车水平的发展吗?
从2020年至2024年,五个自然年间,小米的累计研发费用为816亿元,听起来很多,但平均到每年不过163亿的水平,还要平摊到手机,家电,汽车等等产业。
哦,对了,还有所谓的芯片,这研发投入是真的没法看,雷布斯最推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