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我们也致敬一下” (第2/3页)
的特斯拉,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占据着营收的10%,年均约320亿元的投入,才是他产品力能够持续的根基。
包括尉来,BYD,菊花,吉利等等企业都是如此,投入多不代表就先进,但至少对于业务驳杂的大集团公司来说,投多得至少可以多试错,成功的概率也更大。
“哪里哪里,还是贵公司发展得更好。”
全新ET9的亮相,分流了不少属于菊花百万豪车的流量,目前尉来还没有开启预订,但是黑科技满满的ET9,加上自主高端芯片的应用,还是让一部分用户充满了期待。
当然,对于百万级豪车用户最为关注的空间与隐私,车载会议系统等等核心卖点,这一次车展开放体验的ET9,风评还是不错的。
不过,尉来已经提前公布价格了,预售什么的倒也不急,多给用户体验一段时间,让用户了解度高一些,反而要更好一些。
“什么时候预售?”
在现场,雷布斯也象征性的体验了一把ET9,顺带着商业互吹起来。
“在发布会结束之后开放预售。”
国庆节与刘依菲的访谈,只是对ET9的一次预热,这种旗舰型车型还是需要开一场正式发布会的,让用户更加的了解车型的各项配置以及卖点。
发布会安排在羊城车展结束之后的25日,开启预售之时,用户也可以到尉来线下门店预约体验ET9,一系列的后续都安排好了。
尉来ET9的发布会安排在11月25日,而菊花的S800发布会则安排在11月26日,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一家玩透明,一家玩神秘,前后开发布会,搭配得很好。
“行,那就祝你们大卖。”
在尉来的展区呆了一会儿之后,雷布斯又带来一大帮人去了小朋的展区,这两年的车展要说谁最忙,那一定是非他莫属了。
檀锦程笑了笑,应了一声,他今天没打算玩串门那一套,而是准备在ET9展区这里多呆一会儿,ET9发布只是做了个简单的预热,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
但是却得到了RM日报的表扬,自主可控,有芯有魂,是国内首款,全球唯二应用线控转向技术的一款车型,新闻联播还给了几秒钟的镜头。
今天会有一些知名人士来体验,其中就有G方层面的,他是负责接待的。
雷布斯笑了笑,有些欲言又止,不过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就走了。
檀锦程大概知道他要问什么,巨量引擎以及尉来集团等公司,自十月份开始已经在悄悄处理手里的资产了,例如说锦新时代,已经开始减持上游公司的股票,开始收缩对上游的布局。
巨量引擎旗下的基金,在持股方面也有一些变化,虽然没有做过任何宣传,但在二级市场还是引起了一些关注,作为投资能手,雷布斯自然也关注到了。
这波估值巨量引擎不会再继续大手笔持有小米的股票了,他其实是想打探一下消息,探探檀锦程的口风,只可惜今天看样子没这个机会了。
繁忙的行程,今天若是找不到机会,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说起来小米这家企业与檀锦程投资的另外一家企业零跑汽车可是完全不同,在这一次减持计划当中,由于之前的承诺,零跑汽车不在其中。
不知不觉当中,之前默默无闻的零跑汽车,已经连续八个月登顶新势力销冠了,其十月份销量已经上升至3.8万辆以上了,十一月份突破四万辆大关,问题不大。
截止至今年十月份,零跑汽车全年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辆了,全年的销量有望冲击一下30万辆,考虑到年底最后两个月促销力度,全年销量至少也能够达到28万辆以上。
2024年的金九银十,含金量还是很足的,从早期S01的失利,到迅速转型增程式,有着半价尉来L的零跑汽车,销量快速提升,终究是实现了后来居上。
最为关键的是,按照零跑汽车的公告,其Q4季度将实现首度盈利,技术自研,精准定位,资源整合,零跑实现了后来者到头部玩家的逆袭。
由于没有了理想,零跑汽车是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混得是越来越好了,第一家实现盈利的是赛力斯。
说来说去,还得是增程式。
新势力当中,零跑汽车与小米汽车可谓是两种完全不同模式的存在,小米以营销驱动为主,其从出生以来就带着巨大的流量光环,每天花式营销,各种吵吵闹闹,任何一个关键词都能够引爆流量。
能不能带动销量且不提,但至少是人尽皆知。
而零跑汽车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模式,说起来零跑汽车也是2015年成立的,在销量上升之前可谓是异常的低调,在今年之前甚至都可以称之为不被人知。
十月份的零跑汽车走势并不怎么样,如同A股一样进入一个调整期,但是Q4季度能够实现盈利,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对于像檀锦程这样的重要股东来说,可以说是一大好消息。
小朋汽车,闻界汽车以及小米汽车的持股他能够从容减持,那是因为赶上好时候了,而不能减持的零跑汽车,能够实现盈利,自给自足,他们这些股东们的压力就要小很多。
在全面价格战,技术战的大背景之下,零跑以量取胜,在仅仅只有8.4%毛利率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盈利,零跑的成功着实是不容易。
整个十月份,在新能源赛道,各大车企的表现都非常不错,尉来拿下了超过50万辆的销量,其他车企也都拿出了好成绩,尉来之前以的回馈计划,带起来的以旧换新政策其他车企也纷纷响应,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汽车消费。
拿吉利来说,吉利在今年十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度突破10万辆大关,成长速度明显。
唯一压力山大的头部企业,大概就是BYD了,摸着BYD过河的吉利,成长起来之后进一步挤压了BYD的生存空间,前有尉来压制,后有吉利,长安等等传统车企的追击,BYD是愈发的艰难了。
不过,与2010年之际,面临倒闭的风险相比,还是好上很多的,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策略,BYD短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