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617章 艰难的过程

第617章 艰难的过程

    第617章 艰难的过程 (第3/3页)

又是一大利好。

    一方面,特权阶级不再嚯嚯农民了,农民得以安心种地,国家稳定自然是连上好几个台阶。

    就连王朝寿命都会被大幅延长——哪怕比不上八百年宗周,也必然能突破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魔咒。

    另外一方面,特权阶级的贪婪,非但不会破坏汉家现有的工商业,反而还会刺激工商业大踏步向前发展。

    原因很简单;

    特权阶级嚯嚯农民,那是专盯着农民的地;

    老想着把农民的地巴拉到自己碗里,再租给农民自己种,里外里算下来,就等于白让农民每年拿出一部分收获,作为租种田地的租金。

    但特权阶级投入工商业,却会是另外一种逻辑。

    ——特权阶级嚯嚯农民只盯土地,是因为种地赚不了大钱,尤其无法短时间内赚大钱。

    粮食不值钱,值钱的是土地!

    但工商业,值钱的既不是作坊,也不是工匠,而是生产出来的商品。

    所以,特权阶级嚯嚯农民,是专盯着生产资料嚯嚯,老想着掌握生产资料;

    但在工商业,特权阶级却只会追逐利益,并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的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为了谋取更高的利润,这些无所不用其极的败类,必定会找到性价比更高、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利润更可观的生产方式。

    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开发出更高明的商业手段,以最大限度谋取暴利。

    至于被嚯嚯的商人——谁在意他们死活?

    汉家只是需要商人这个群体存在,来保证天下财货的流通、贸易往来的通常。

    至于谁做商人,汉家根本不在乎。

    优胜劣汰,被用在特权阶级和农民身上,那无疑是在挖汉家的国家根基;

    但放在工商业,被用在特权阶级和商人身上?

    刘荣只想说:别特么烦朕!

    啥时候能老老实实交商税,再来找朕叽叽歪歪!

    从以上种种来看,刘荣的‘土地帝有制’蓝图,无疑是相当具有可行性的。

    但这,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并非没有隐患,更绝非不会遇到阻碍。

    最简单的:刘荣作为天子,大肆收购天下土地,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土地兼并?

    只是兼并土地的,从过去的地主豪强、贪官污吏,换成了来头更大的天子本人而已。

    刘荣固然是好心,想要搞‘土地帝有制’,从而在土地兼并这一议题上永绝后患。

    但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刘荣的良苦用心?

    刘荣很确定:底层农民理解不了。

    在农民看来,大肆收购天下土地的刘荣,那就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史诗级恶绅、贪官!

    作为天子的刘荣,就是和夏桀、商纣齐名的史诗级大昏君!

    诚然,等刘荣盯着骂名搞定一切,最终促成土地帝有制,老百姓确实会后知后觉的说:哦~

    陛下原来是这么想的。

    是咱们错怪了陛下啊~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刘荣最终,能促成土地帝有制。

    能顶着全天下人‘暴君’‘昏君’的一致唾骂,顶着朝堂的强烈反对,依旧稳稳坐在天子之位上,并最终成功达成目标。

    大功告成了,结果显现了,天下人才能回过味儿来,知道自己误会刘荣了。

    在那之前,不知道自己误会了刘荣的天下人——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挡在刘荣面前的绊脚石,以及汹涌民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无异于一场战役。

    一场刘荣为子民而发起,却导致子民站在自己对立面的战役。

    和自己的子民站在对立面是什么下场,显然无需赘述。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因为什么原因,只要和子民站在对立面,封建帝王就会在第一时间,失去自己之所以能成为‘帝王’的根基。

    失去了子民、不再被子民追随的帝王,更不可能得到官僚集团的追随。

    好一点的,被官僚集团架空,有事没事出来背个黑锅;

    倒霉一点,直接碰上个‘有志之士’,被轰下皇位一命呜呼,也不是没在历史上发生过的稀罕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