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617章 艰难的过程

第617章 艰难的过程

    第617章 艰难的过程 (第2/3页)

年的日子过不下去,明年就又要卖地……

    无限恶性循环之下,原本自立自强的自耕农,也早晚会被逼成佃农,甚至是卖儿卖女,最终不得不卖自己的奴隶。

    类似这样的情况,绝非个例,而是自华夏文明步入封建时代开始,就在不断重复发生的常态。

    也是古华夏封建时代,土地兼并最常见的运行逻辑和方式。

    可若是按刘荣的想法,天下土地都归天子所有,‘土地帝有制’得以落实,那土地兼并的逻辑,就会从根基上被摧毁。

    农民不再拥有土地了;

    农民手里的地,只能用来种。

    不具备土地拥有权的农民,无法再打‘必要时卖地应急’的算盘,地主和官员,自然也就无法逼迫农民,将手里的地低价卖给自己。

    说的直观一点:一个手里分儿逼没有,征信黑的像煤炭,一毛钱都借不到的穷人,又怎么可能被诈骗犯盯上?

    一样的道理。

    当农民不再拥有土地,那自然也就不会有人,盯着农民正在种的土地。

    土地不再流通,无法再成为地主豪强、腐败官僚敛财的媒介,土地就能回归到最核心的社会职能:生产资料。

    老百姓理论上不拥有土地,却也在事实上,永久性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且该权益不可撼动、无法改变。

    老百姓可以安心种地,无论遭遇何等困难,都只剩下一条解决问题的方式。

    ——更努力地种地,用种出来的庄稼换钱,再拿钱解决困难,而不是直接卖地。

    这就好比老母鸡。

    过去,农民拥有老母鸡,靠老母鸡下的蛋维持生计;

    但总有地主豪强、贪官污吏想吃鸡,巧取豪夺,逼农民把老母鸡给他们。

    他们吃的满嘴流域,老百姓却失去了下蛋母鸡,穷途末路。

    现在,刘荣打算把全天下的老母鸡都买下来,从而在事实上,形成‘只有天子才能拥有母鸡,其他任何人拥有母鸡,都可以直接判定为盗窃天子财务’的客观现实。

    然后,再把老母鸡无偿借给老百姓。

    永远都不需要老百姓还回来,却也不允许老百姓处置老母鸡,只允许老百姓借鸡生蛋,吃蛋过活。

    那么,请问老百姓是什么感受?

    具体到汉家的现状——六十年前,太祖高皇帝给全天下的农民,都各白送了每户一百亩地。

    未来,等全天下的农民,都把太祖高皇帝的恩赐‘败光’了,天子刘荣又站出来,把自己真金白银买到手的土地,再一次给到农民手里。

    与此同时,天子刘荣还贴心的说:怕土地放你们手里再被抢走,朕就不把地契给你们了;

    地契朕拿着,谁也不敢抢,递给你们种,世世代代种,朕绝不往回要。

    试问如此恩德,值不值得天下的农民,再记老刘家的恩德记个十代八代人?

    而这里的‘十代八代人’,便是后世史家口中的:为大汉续了百年国运。

    尤其关键的是:土地帝有制,几乎不可能因为王朝更迭、三百年王朝周期律而‘人亡政息’。

    从问世的那一天开始,土地帝有制,就将成为往后,每一个华夏封建王朝最核心的国策,最不容置疑的国家根基、根本。

    任何试图撼动这一制度的个体或群体,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而土地无法再成为特权阶级敛财的媒介,又会倒闭特权阶级,将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当贵族无法从农民嘴里抠食儿,会如何抉择?

    当然不是放弃贪婪、放弃敛财,而是另外找一个方向。

    历史经验告诉刘荣,在后世新时代,当农民被国家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起来之后,特权阶级只能把目标,放在商业和科技邻域。

    而在这个时代,刘荣有十足的把握笃定:无法迫使农民变卖土地,无法兼并土地的地主豪强、贪官污吏,必然会把敛财目标,放到工商业。

    当然,不是后世那种大规模、高精尖的商贸和轻重工业;

    而是专属于这个时代的,不限规模的贸易,以及低成本投入、低技术难度的手工业。

    对于刘荣,对于华夏文明而言,这无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