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95章 悖论

第595章 悖论

    第595章 悖论 (第3/3页)

战,还得捞到像样点、说得过去的无功勋。

    这,便是汉家的功侯贵族,在战争爆发时‘自费护国’的根本逻辑所在。

    说到这里,功侯贵族这看似颇有风骨的举动,其真正的性质也就不言而喻了。

    ——纯粹就是摆姿态,走过场,到战场上‘镀金’,或者说是装装样子。

    装出一副同国家患难与共的伟岸模样;

    装出一副‘虎父无犬子’的猛人架势;

    装出一副‘德配其位’的慷慨之态,让天下人看得起自己,并允许自己这样的蛀虫存在。

    那么,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装装样子而已、走个过场而已,自然也就不需要真正的百战精兵、不败精锐,而是完全可以拿花架子应付过去。

    为什么?

    便宜啊!

    华夏自古穷文富武!

    培养一个正儿八经的精悍士卒,得从小给喂肉吃,给药汤泡,还得找老师直道。

    至于从小就完全脱产,那更是不值一提的。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世代,将一个孩童培养到壮年,培养成战场上的悍勇之士,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单就是经济成本,便可以培养至少数十读书人。

    毕竟读书最大的成本,仅仅只是壮劳力脱产而已。

    拜师不过束脩一挂,看书也完全可以借书、摘抄。

    不像习武,就得名师十数年如一日的手把手教,哪怕不算学费,单就是师生二人的肉食,以及跌打损伤后的药物费用,都绝非寻常家庭所能承担得起的。

    那你要说,汉家的功侯贵族们,能不能承担得起如此庞大的成本?

    当然可以。

    当今汉室,彻侯最少都有五百户食邑,一年咋说也有五千石粮食的租税收入,价值少说也有个二十万钱。

    虽然这二十万钱,有一大半都要用在彻侯所应有的排场,以及人际圈子内的人情往来,但只要有心,从这笔钱里挪个万儿八千钱,也就是几百石粮食出来,也并非什么难事。

    而这万儿八千钱,几百石粮食,就足够养活——而且是‘厚颜’十人以内的精锐护卫队。

    毕竟这个时代,军中将士的军粮配额,也不过是每人每月二石,每年二十四石;

    就连着,都还是战时配额,非战时还得在此基础上减少一部分。

    但对于功侯贵族而言,这种从小脱产,‘全职练武’的精锐护卫,关键不在于养不养得起,而在于:有没有必要。

    就说食邑五百石的入门级彻侯,出门所需不过驾车的马夫一人,随同左右的老仆一人,外加随行护卫三五。

    马夫虽然算是‘技术工种’,但显然也不是多么稀缺的人才,基本是管吃管住就行。

    老仆许是麻烦些,但好在只需要一个,也不需要多少成本。

    至于护卫——在这个时代,彻侯贵戚这个身份,本身就是宵小奸贼不敢靠近的存在。

    退一万步讲,真要是有人铁了心,要杀某位功侯贵戚,那别说三五护卫——就算三五十、三五百,那也照样是于事无补。

    想想当年,梁王刘武‘皇太弟’梦碎,旋即破罐子破摔,开始点杀朝中众臣时,是个怎样的场景?、

    别说是功侯、朝臣的护卫了,便是南北两军的禁卒,都是折损了好几个!

    气的先帝老爷子大发雷霆,就差没和彼时的窦老太后拍桌子!

    说白了,功侯贵戚出门时,带在身边的护卫队,三五人也好,三五十也罢——终究也还是花架子,充人数、充场面。

    功侯出门一万次,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都不需要这些护卫发挥作用。

    真到了那意料之外的万分之一,那有没有护卫也都一个样,不过是多死几个护卫的事儿。

    从这也就不难发现:对于功侯贵族而言,无论是日常带在身边的护卫,还是必要时带上战场的私军,本质上都是不需要,或者说是不值得砸重金培养的。

    但贵族上战场时,偏偏又有必须得捞到多少功劳的kpi。

    好死不死,这kpi的计算方式,还就是那或许不科学,但绝对公平的浮斩之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