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93章 凡事都有两面性

第593章 凡事都有两面性

    第593章 凡事都有两面性 (第3/3页)

的;

    自然,也有既能为国家做贡献,也能为自己谋利益的‘双赢’模式。

    事实上,汉家对于功侯贵戚的态度,本就是如此。

    ——每当战争爆发时,汉家都要求功侯贵族们自掏腰包,自己组建亲军,出征协助朝堂平叛。

    从朝堂中央的角度而言,这是为了将发动军队的成本,部分分摊到这些‘领主’性质的功侯身上,迫使他们为国家做贡献;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其实也是给了功侯贵戚建功立业,获取武勋、封赏的机会。

    毕竟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养私兵、家将,甚至在战争爆发时私自组建军队,配备制式武器出征参战的。

    很简单的道理;

    在战争爆发时,底层民众要想分得一杯羹,首先需要通过汉家严苛之际的兵源选拔。

    侥幸通过选拔,成为军队的一份子了,也不过是配备长剑一柄、长戈一杆的马前卒、阵前兵。

    真到了战场上,敌我双方成千上万人,面对面战成几排,然后嘘嘘靠近;

    抵达三五丈的距离了,就开始平端手中长戈,朝几丈外的敌军无差别突刺。

    这就是冷兵器时代版本的绞肉机。

    什么建功立业,什么先登陷阵,什么斩将夺旗——活得下来再说。

    哪怕活下来了,也还得和左右袍泽理论理论:这弹了一地的敌军尸体,哪个是你捅死的,哪个是我捅死的;

    甚至同一具敌军尸体上,哪个窟窿是你捅的,哪个窟窿是我捅的,谁捅的位置更要命一点,这颗首级更应该归谁……

    反观这些自备粮草弓马,自组私军出征的功侯贵戚,那装备是要多豪华有多豪华。

    什么弩机,乃至大黄弩这样的大杀器,都能在战时,被这些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搞到一定数量,并装备到自己的私军当中。

    而且,由于这些贵族私军,并不属于官方战斗编制,在战场上无法被轻松指挥,所以到了战场上,这些贵族私军,往往并不会被派为先锋。

    开战时,敌我双方各自派出前军,也就是几排人平举长戈,且进且退的互相捅。

    捅差不多了,其中一方要崩溃逃散了,另一方才会大步推进。

    到了这‘占据有利’大步推进阶段,到了打顺风仗的时候,这些装备精良的贵族私军,才会嗷嗷叫着冲向战场侧翼,在犄角旮旯捡人头。

    而且,由于这些贵族私军,基本都是自幼接受训练,装备十分精良的‘准职业军人’,并且在战场上,被贵族们无比珍惜,甚至是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就使得这样的贵族私军,总是能拿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损比。

    还是拿当年,吴楚七国之乱的决定性战斗:睢阳保卫战为例。

    在睢阳保卫战爆发大约四十日后,由功侯贵戚所组成的贵族私军,开始次序抵达睢阳一线。

    然后,他们就和周亚夫一起,在下邑趴到了叛乱平定前数日。

    对于睢阳的血战,他们无动于衷;

    甚至就连周亚夫所部,在下邑挖掘壕沟、构筑工事,他们都没让手底下的私军贡献一把子力气。

    等韩颓当奇袭淮泗口,断了吴楚叛军主力退路的消息传回,睢阳之困得解,吴楚叛军转头朝着周亚夫的下邑攻来,这帮贵族又带着手底下的私军,绕道去了睢阳!

    睢阳保卫战打完了,他们带着兵马跑睢阳去了!

    再然后,下邑之战也打完了,吴王刘濞弃军而逃,数十万吴楚叛军溃散,这帮贵族才小心翼翼走出睢阳,甚至还三五成群、彼此照应着,自睢阳城往东一路扫荡。

    等到了战后论功行赏,那真是好家伙,都让刘荣看了眼!

    功侯贵族报上来的斩获、伤亡、战损,动不动就是:我部百十人,斩首百余级,战殁一人,伤五人,残二人……

    每每都是与本方兵力等同的斩获,以及个位数的战损!

    要不是彼时,刘荣也恰好在睢阳,且基本参加了整场睢阳保卫战,刘荣都要以为这些贵族,都是人均百战百胜的将帅之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