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新的文明载体 (第1/3页)
刘荣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人。
无论前生还是今世,刘荣都并非那种没见识过人间疾苦,张口闭口‘何不食肉糜’的恶臭贵族。
就说前世,刘荣清楚地记得自己年幼时时,还穿过自家大哥——甚至大姐穿剩下的短袖、长裤。
城里富有的探亲下乡短住,也会把自家孩子穿旧了的衣服带来,刘荣也是非但不嫌弃,反而高兴的像是得了新衣裳。
后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刘荣也并没有‘忘本’,穿衣服向来只讲究干净整洁,却从不讲究排场。
一件衣服,只要没破到需要打补丁,刘荣就会一直穿,哪怕早已洗的发白,刘荣也绝不会觉得丢人。
在刘荣看来,穷本身,并不丢人;
穷讲究才丢人。
而且前世,儿时的刘荣哪怕几乎从不曾拥有过新衣服,刘荣一家的日子,也已经是村儿里相对较好的了。
——刘荣清楚地记得同村,有一家三兄弟,从来都不一起出来玩儿。
每当刘荣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这三兄弟都总是只有其中一人会来,而且隐隐有些‘轮着来,换着来’的意味在其中。
事实如何,想必哪怕是后世新时代的华夏人,也已经是能猜到得了。
在那个年代,类似这种‘一家几口人,却只有一两件衣服,谁出门谁穿’的情况,不说是普遍存在,也起码是每个村都有那么几家。
后来,刘荣稍年长了些,去县城上高中,去大城市上大学——期间也不是没碰到过衣衫褴褛,浑身恶臭的苦命人。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哪怕刘荣起步就是太宗皇帝朝的皇长孙,实打实的贵族出身,也绝非没见识过这个时代的穷人。
诚然,如今汉室,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道德体系,都不允许乞丐的存在。
但没有乞丐,却并不意味着没有流民。
刘荣在上林苑,便不止一次看到失去土地,不得不背井离乡流量,最终幸运的被安置在上林苑,佃中皇家官田的破产农民。
但刘荣非常确定:无论是前世看到的穷人、乞儿,还是这一世看到的破产农民,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的衣着破旧、肮脏,并非是他们乐得如此,而是现实所迫。
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竭力改变这种现状。
遇到水,他们就会想办法洗一洗衣服,再不济也得洗把脸;
若是得到一块安身之所,哪怕是桥洞这样的短暂居所,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先把衣服洗一洗、身子洗一洗。
衣服可以旧,可以破,甚至可以烂;
但是不能脏、不能臭。
而在当年——在先帝元年,见到那些朝鲜半岛入朝觐见的国君、使者们时,刘荣却始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鼻子。
刘荣很确定,任何人想要走入汉家的宫廷,都必须要沐浴更衣,并突击学习汉室礼仪。
至于那些朝鲜半岛来的使团、国君们,他们首先可以洗一个免费的强制热水澡,甚至可以得到朝鲜半岛从未有过的黑科技:皂角!
洗完澡,清理了体表的污秽和异味,他们可以选择把带来的衣服洗干净。
亦或者,只要他们乐意,汉家也绝不会吝啬一身干净的衣物,以及入宫前程序化的熏香。
就这么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刘荣最终在宣室殿看见的,却依旧是朝鲜半岛的国君、使者,身着深灰——甚至发黑的衣物。
哪怕清洗过身子,刘荣也还是能大老远,从他们身上闻到一股腌入骨肉中的鱼腥味和汗臭味。
这或许有些奇怪。
刘荣堂堂天子之身,哪怕彼时,还只是个没有得立为储的皇长子,也不该把注意力,放在这种无关紧要的粗枝末节上才对?
不。
这并非无关紧要的粗枝末节。
或者应该说,刘荣所关注的,并不是这些从朝鲜半岛来的人,身上干不干净、衣服整不整洁,亦或是身上有没有味道。
——刘荣好歹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不至于因为这种小事而影响情绪,更不会把这种小事记在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