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别闹~ (第2/3页)
能学会;
还是到了吕太后年间,汉家在和匈奴人和亲的过程中,不小心送了一个读过书的太监:中行说陪嫁去了草原,这才让匈奴人捡了便宜,学会了数牛羊,算盈亏。
就这么一个处于‘准人’阶段的游牧文明,再给他个三五十年,他又能怎样?
怕是要不了三五十年,就要被草原的‘八十年游牧政权周期律’给淘汰……
事实上,在‘开国之君’冒顿单于打下江山,并确立匈奴人草原霸主的地位之后,在第二代帝王:老上稽粥单于在位期间,匈奴人便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期,以及唯一一次文明进阶机会。
不同于其他严重偏科,满脑子打打杀杀,以丛林法则杀出来的游牧君主——老上稽粥单于,清楚地认识到了华夏农耕文明的优越性,以及草原游牧文明的缺陷。
与此同时,老上单于无比清楚的认识到:农耕文明的厉害之处,便在于综合国力的积累速度与难度。
——为了摆脱贫困和羸弱,华夏农耕文明甚至不需要主动去做什么!
只需要‘什么都不做’,或者说是少折腾,就让老百姓踏踏实实,年复一年的种地,华夏农耕文明就能迅速摆脱虚弱期,并水到渠成的强大起来。
反观草原游牧之民,生活在物资贫瘠的草原,和天争,和地争,和人争;
争来争去,物资总量就摆在那里,人口上限也同样摆在那里,根本就没有太高的发展上限。
只可惜,老上单于虽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却并没能在有生之年,找到真正的破局之法。
——放弃游牧文明的根,转投农耕文明的怀抱,既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老上单于在内的一众游牧贵族,以及草原旧秩序的利益;
对匈奴单于庭掌控下的草原秩序,进行系统性的改造,则绝非一日之功,甚至都不是连续一两位匈奴单于所能完成。
最终,万般无奈之下,老上单于只能选择自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是唯一有机会的解决方式。
——覆灭汉家!
——颠覆华夏!
——把这个已知世界最先进的农耕文明覆灭,那原本第二优越的游牧文明,自然就成了最好的。
只可惜,老上单于费尽心机,突然发难,一度险些将自己的主力部队送入关中,甚至送到汉都长安城下,最终却功败垂成。
没能覆灭汉家,又无法改造落后的游牧文明体系,老上单于最终不说是含恨而终,也起码是满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至于老上单于之后,现军臣单于继承大位,算是搭着冒顿、老上两代单于所知道的大势和惯性,将匈奴帝国进一步推向了巅峰。
但正所谓,盛极必衰。
说匈奴人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也好,又或是游牧文明的制度缺陷巨大、体系太过落后也罢;
亦或是被农耕文明降维打击,被刘荣这个穿越者开挂欺负……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如今的匈奴人,早已经过了自己的巅峰,正走在不断衰败的下山路上。
反观汉家,经过自有汉以来,五十年始终如一的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凭借华夏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盛世:文景之治,将汉室综合国力迅速推高。
而且刘荣很确定:经过文景之治后的汉室,仅仅只是有了和匈奴人对抗的能力,却还远远没有达到国力的极限、巅峰。
哪怕没有刘荣这个穿越者捣乱,未来数十上百年,汉家也依旧会在昭宣之治后,于宣帝在位年间,达到真正的巅峰;
而后,才会在那位‘乱我家者,比太子也’的汉平帝手中,逐步走向衰败。
这也就是说,匈奴人在走下坡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人会越来越弱、越来越不扛打。
反观汉室,正走在强势复兴的道路上,每过一天,汉家的力量就会强上一点。
尤其是在夺取河套之后,汉家更是完全不急于通过‘赌国运’形式的决战,来解决匈奴人的问题了。
——时间站在汉室这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套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