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联合大尧第一纨绔萧宁?荒唐! (第2/3页)
他摇头。
“谁都靠不住。”
他一一将所有可能的人名、势力、军系念出。
每一个名字刚出现,便立刻被他自己否决。
如一张张棋案被他亲手清扫干净。
最终,清国公给出了结论:
“在这大疆,我看不到,你能找到任何可以真正为你所用的人。”
他的声音不重。
却带着绝对的现实压迫。
“所以,这条路——”
“走不通。”
空气仿佛在这一句中轻轻塌陷下来。
拓跋燕回安静地听。
没有反驳。
也没有任何被逼至绝境的慌乱。
她只是轻轻笑了。
那笑意不扬。
只是唇角的一点极淡的弧。
“清国公。”
她轻声道。
“谁说——”
“我找的帮手。”
她抬眼。
眼神缓缓亮起来。
那亮意不是光。
是锋。
是雪夜中刀刃反射的寒芒。
“必须是大疆人?”
堂内的空气在那一瞬彻底凝住。
清国公的指尖停止了所有动作。
他的目光第一次带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变化。
堂内的火光静稳。
清国公的指尖悬在半空,停住。
那句话太突兀,太不合常理,太超出所有预料——
“不是大疆人。”
他的目光微微一闪,沉声问道:
“不是大疆人,那还能是什么人?又有什么人,能够帮你?”
语气不怒,却沉如压雪的铁。
“我不是什么不开明之人,”
清国公继续道,手指慢慢敲在案桌上,
每一下都带着曾在军阵中敲定生死的节奏。
“驱狼吞虎之计,我不是没用过。”
“借外力反制内患,我也不是没做过。”
“可问题是——”
他抬眼,目光锋利,浑浊中藏着久不见日的光。
“这个时候,谁能帮你?”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有力:
“大疆周边,不过数国。”
“东南弱国,连自己都保不住。”
“北部游部,只知掠,不知谋。”
“西域诸族,各自为政,借之不稳。”
“所以——”
他的声音慢慢落下:
“你说的‘帮手’究竟是哪一方势力?”
拓跋燕回看着他,神情平静。
她缓缓道出——
“大尧。”
火光一震。
清国公先是愣住。
下一息——
他笑了。
不是轻笑。
不是嘲笑。
而是压不住的、直透胸腔的长笑。
笑声在空荡的正堂里回响,像在嘲笑风雪,也像在嘲笑命。
笑了很久,他才停下,眼中无喜无悲,只剩疲倦与讥讽。
“天真。”
他盯着拓跋燕回。
语气带着一种多年看遍兴亡之后的冷漠:
“丫头,你是真的天真啊。”
他抬手,指向窗外风雪。
“大尧现在自身都难保。”
“大汗麾下三十万铁骑,如风卷原野,一路南下。”
“北境数州失陷,山河破碎,他们能保得住都算奇迹。”
“你告诉我——”
“他们拿什么帮你?”
他不等她回应,自己继续说:
“大尧若真的与你谈合作,能是什么?”
“不过是借你之手,牵制大汗南下之军。”
“让你在大都掀起内乱,好替他们缓一口气。”
“这算什么帮?”
“这是——”
他冷冷吐出两个字:
“借刃。”
火光在他眼底跳动。
“丫头,你要的是复仇,不是给别人做刀子。”
堂中气息沉到极点。
拓跋燕回却依旧坐得很稳。
她并未被反驳压倒。
也没有急着辩。
只是轻轻笑了。
不是挑衅,也不是虚张声势。
而是一种——你知道的太少的笑。
“清国公。”
她轻声开口。
“你以为,我不知道这些吗?”
清国公眉头顿紧,视线落在她脸上。
拓跋燕回举杯,茶香轻荡,声音柔却不弱:
“我当然知道大尧自身都难保。”
“我也知道大尧若来谈,第一目的不是帮我,而是保自己。”
“但你忘了。”
她缓缓抬眼。
“局,永远不止两面。”
清国公目光微动。
拓跋燕回接着说:
“我当然知道大尧为何而来。”
她淡声。
“你以为,我没与你一样想过吗?”
“我也怀疑过。”
“也不信过。”
“也以为他们不过是借刀避锋。”
她的语气很轻,却不带丝毫虚浮。
“可一番接触之后,我发现——”
“事情根本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火光晃动,映在她眼中,似雪夜之火,燃而不烈,稳而不灭。
“这件事……”
她缓缓继续。
“真的,有可能成。”
清国公静静听着,眉目之间的线条渐渐收紧。
沉默半晌,他缓缓摇了摇头。
“罢了。”
他喃声,像是说给自己,也像是说给她。
“你既走到这里,我拦不住。”
他神情重新凝重,语气沉稳:
“那便说吧。”
“和你接触的——是谁?”
他抬眼,盯着拓跋燕回。
“若真要在大尧之中寻能插手大汗之争的人。”
“此类人物,本就不多。”
他的指尖在几上轻轻敲动,声声如鼓点。
“香山书院王之山,大尧帝师,声望震世,文武百官皆尊。”
“此人虽不掌兵,却能以学统士,以言动朝堂,若他愿出手,足可令大尧士子北上。”
清国公顿了顿,又道:
“大尧第一军,穆家军统帅穆起章。”
“如今大尧境内最能打的军权都在他手里。”
“但穆家军守大尧各地,不轻动,若动,便是举国之战,没有中间道可走。”
“再有——”
“内卫统领,荀直,师承落剑山庄。”
“掌控大尧皇城暗网,若他点头,可使情报连锁调动,切断南进之军的供线与回程。”
他抬眼,目光凝重如山。
“除此之外,能够真正触及国本,干预两国存亡的大尧之人——”
“已经没有第四个了。”
烛火在两人之间摇曳,映出深深浅浅的影。
清国公声音缓慢而沉稳:
“我问你。”
“你接触的人——是他们三人中的哪一个?”
堂内安静如死雪落地。
拓跋燕回抬眼,神情不变。
“不是他们。”
清国公的手指停下。
火光在他眼底跳了跳,仿佛被风吹了一下。
他的声音微不可察地沉下:
“谁?”
拓跋燕回没有急着回答。
她只是将茶盏轻轻放下。
清脆的一声,像刀刃敲在石上。
随后,她抬眼,直视清国公。
每一个字,清晰、冷静、无一丝浮动。
“是——
大尧皇帝。
萧宁。”
空气在这一瞬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