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如何抵抗? (第2/3页)
哨卡增加一倍!绝不能再给顾如秉任何可乘之机!”
然而,坐以待毙绝非曹操军的风格。失去了大批粮草,后勤压力骤增,曹仁深知拖延下去于己不利。
在暴怒之后,他迅速冷静下来,开始执行既定的“乱战”计划,并加入了新的内容——
他决定主动出击,不仅要搅乱顾如秉的部署,更要尝试夺回一部分粮草,或者至少摧毁顾如秉手中的存粮!
就在张飞返回后的第二日深夜,曹仁派出的数支精锐小队,借着夜色掩护,分别试图潜入临江城内,或袭击汉军可能的屯粮点,或进行纵火、破坏,制造混乱。
然而,这一切,几乎都在顾如秉的预料之中!
早在张飞成功劫粮返回后,顾如秉第一时间就加强了城防和警戒,并且派出了大量的游弩校尉和暗哨,如同天罗地网般,死死盯住曹军大营的一举一动。
曹军夜间刚有异动,消息便已传回了顾如秉耳中。
“果然来了!”
顾如秉冷笑一声,立刻下令。
“按预定方案,让‘欢迎’我们的客人!”
负责夜袭的曹军小队,刚刚靠近城墙或者试图寻找潜入路径,便遭遇了汉军早有准备的伏击!
箭矢从暗处射出,巡逻队反应迅速,城头火把骤然亮起,将试图攀爬的曹兵照得无所遁形。
几处小的骚乱刚刚冒头,就被迅速扑灭。
曹军的这次突袭行动,除了留下几十具尸体和几个被生擒的俘虏外,一无所获,反而更加暴露了曹仁急切的心态。
经此一挫,曹仁意识到顾如秉防备森严,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奇袭得手,而军中粮草日渐短缺的压力,让部分将领和士卒脸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攻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与此同时,顾如秉则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自己的后续计划。
他从劫获的粮草中,只取了一部分品质最好、最易于储存的充作军粮,补充消耗。
而将大部分粮食,交给了邓艾去处理。
邓艾领命后,迅速组织人手,将这些粮食分装,然后在军队的护卫下,运往临江城周边饱受战火蹂躏、缺衣少食的村庄。
“烈王有令,分发粮食,赈济百姓!”
的呼喊声在乡间回荡。
当一袋袋救命的粮食送到面黄肌瘦的百姓手中时,无数人感激涕零,跪地朝着临江城方向叩拜。
“多谢烈王!烈王千岁!”
的呼声不绝于耳。
这一举动,不仅缓解了百姓的困苦,更极大地赢得了民心,将顾如秉“仁义之王”的形象深深植入了益州北境百姓的心中。
但这还不够。
顾如秉深知,战争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
他再次下令,动员城中及周边青壮百姓,协助守城!并非强制征兵,而是以“保家卫国”为号召,组织他们负责搬运守城器械、协助巡逻、救治伤员、打造箭矢等辅助工作。
同时宣布,百姓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但实行严格的保甲连坐制度,对外来陌生人格外警惕。
顾如秉对全城宣告。
“凡我城中百姓,无论士农工商,若发现形迹可疑之人,或听闻任何不利于城防之言论,皆可立刻向巡城士卒、乃至直接来府衙禀报!
一经查实,重重有赏!若能因此挫败曹军阴谋,便是守城功臣!”
此令一出,整个临江城仿佛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由无数眼睛和耳朵构成的监视网。
百姓们既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任何风吹草动,都很难逃过这些本土居民的眼睛。
曹军派出的细作、试图煽风点火制造内乱的好狡之徒,往往刚露出马脚,就被警惕的百姓发现并举报,随后便被迅速抓获。
曹仁企图通过“乱战”从内部瓦解临江防线的阴谋,在军民一心的铜墙铁壁面前,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
面对临江城这突如其来的、由上至下铁板一块的严密防守,曹军将领们个个脸色难看,感到无从下手。
军中粮草不济,士气开始滑落,想要继续维持之前那种强度的攻势,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而,顾如秉的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