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大赏军民 (第1/3页)
有了张顺的例子,接下来的争标,更加激烈,也更加的精彩。
看的岸上的观众直呼过瘾。
便是龙舟上的文武大臣,也是赞叹连连。
很快的,第二次争标的胜者,便出现了。
这次是捧日军!
赵煦见着,也很高兴。
因为,捧日军的名字非常好。
所谓捧日,左右护圣,如捧大日也!
其前身乃是后周的小底军,而小底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嫡系中的嫡系,亲军中的亲军。
在后周时,这支部队是拱卫皇城,侍卫皇室的亲从军。
周世宗柴荣时,整顿军制,将小底军变成后周的骑兵精锐,更名铁骑,并编入侍卫亲军。
从此铁骑军就成为了柴荣手中的王牌,扈从柴荣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战功。
其历任指挥使,更全是皇室近支——李重进、张永德。
因为这支精锐和后周关系太深,太祖、太宗皆想方设法的剥离铁骑军与后周之间的渊源。
于是不断的对其进行改造、拆分。
太平兴国年间,更铁骑为日骑,分五指挥驻泊郑州、雍丘等地,雍熙年间改捧日,并开始向其掺沙子。
增加捧日掘直军(步兵长枪军)、捧日左射军(全员左撇子弓手)、捧日弩手军(步军弩兵)。
把好好的一支精锐骑兵,硬生生的给去骑兵化了。
如今,捧日军的骑兵,只剩下两个指挥的编制了。
而且,因为久疏阵仗,那两个指挥的骑兵,也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反正,石得一说,捧日军的骑兵,现在连马都没配齐。
今次争标,捧日军拿下了第二标。
赵煦很高兴。
因为,这很可能代表着,捧日军还有救。
至少,他们还有心气!
这样一支有着历史底蕴的精锐,若果能收拾一番,振作起来,对国家来说是好事。
何况,它的军名,乃是捧日!
在赵煦看来,这合该是自己将来巡视地方、宣慰天下的开路强军!
“此天授也!”
便再次起身,在御龙直簇拥下,来到殿阁前,宣慰夺标健儿。
巨大的龙舟之下,清澈的湖面上,一艘小巧的虎头船,已经停泊在水面。
系着青红头巾的捧日军将校,已伏拜在船上。
“捧日军左厢第三军副都头臣卿孙,恭祝官家圣躬万福!”
赵煦正要说话,身侧传来了燕援熟悉的声音:“官家,刘卿孙是故赠朔方节度使,壮武公之孙……”
赵煦眯起眼睛来:“刘壮武?”
“是……”
他看向那虎头船上,伏地而拜的都头。
其身体正在发抖。
显然,他的内心非常忐忑,甚至是恐惧。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出身。
刘平之孙!
昔年,三川口全军覆没的那个刘平。
那个并未死战殉国,而是在力竭后为贼人所俘,最终在西夏寿终正寝的刘平。
关键,刘平还不是完全的武臣。
他乃是正经的进士文官,后来才改的武资。
身为文官,无论其有什么苦衷或者难言之隐。
未能殉国而死,反为敌执,这本身就是失节。
何况被俘之后,身在敌营,却并未寻死,反而一直活着,传说活了十余年。
这就……
实在是让朝廷非常尴尬。
故此,刘平虽有追赠节度使、美谥。
但大宋朝廷上下,一直将之视作空气。
同时,和刘平相关的人也全部被拉了黑名单,理论上不可能有什么升迁的机会。
譬如说,苏轼的好友刘季孙,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就一直只能在宣毅军里做中层军官。
赵煦面无表情的问道:“何人举荐?”
副都头,乃一都之贰,捧日军又是上四军之一的禁军。
其一都之贰,外放州郡,可以担任一州兵马钤辖/副钤辖。
这就可以授东头供奉官的武臣阶(从八品)了。
而东头供奉官是小使臣的顶点,与供备库副使只有一阶之隔。
对武臣来说,这就如文臣选人经过三任六考,磨勘到两使职官一般。
与天花板,只有一层薄薄的隔膜。
越过去,就另一重天地。
故此,赵煦才要问谁举荐的?
没有三衙大将为保人,枢密院也好,三衙也罢,都不可能授刘家人此官。
燕援低头答道:“奏知官家,刘卿孙旧从章相公惇南征有功,经相公辟举,入为捧日军副都头!”
“南征有功?”赵煦皱起眉头:“何功也?”
“回官家,据云是先登交趾杨贼老巢广源州州城,并斩杨贼从弟,广源州伪通判杨逆景云,奏为第一……”
“先登……斩将……”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
自古军中奇功,先登、斩将、夺旗、陷阵。
以先登为第一!
盖先登,既考验勇气,更考验胆略,还考验命数——自古先登的伤亡率是军中第一!
先登者十之八九,皆死于阵前。
像樊哙、张辽这样,先登如吃饭喝水一般寻常的猛将,历代寥寥无几。
更何况,这刘卿孙,除了先登外,还有斩将之功。
评为第一,确实是无可争议。
“为何未入御龙第一将?”赵煦问道。
“军中不敢……”
赵煦笑了,他本来还想问,为什么不上报,但想了想,他还是觉得不要戳破这层窗户纸,免得大家都尴尬——这事情燕援既然知道,燕达能不知道?知枢密院事李清臣能不清楚?
何况,还涉及章惇。
赵煦可不想自找麻烦。
于是,朗声大笑:“真我家英雄也!”
乃对燕援道:“燕卿,取我弓来!”
“诺!”
一柄精致的,镶嵌着黄金、宝石的角弓,被燕援取来,敬呈御前。
这是赵煦开始练箭后,大内都作院所献。
真正的御用弓!
不是那些批量制作、批量赐下的玉佩。
“且以此弓,赐我英雄!”赵煦吩咐。
“诺!”
“另外……”赵煦扫视虎头船上的将士:“捧日军争标健儿,人赐交子百贯,棉布五匹!”
“唯!”
“官家万寿!”虎头船上的士卒们,顿时三呼万岁,激动无比。
匍匐在船头的刘卿孙更是兴奋无比,狂呼着:“官家爱幸微臣,推恩降德,臣当百死而报!”
刘家人身受罪孽,为天下、社稷所厌。
他自幼立志洗刷耻辱,于是,当章相公南征时,毅然投军,从行伍而起,百战向前,亲冒弓矢,先登敌城,斩将立功。
今日,更是豪赌一场,终摘下标冠,到得御前。
万幸!
官家,确乃圣君!
既往不咎,更赐宝弓!
他郑重的捧着,天使送来的御赐宝弓,顿时泪流满面。
有此弓在,至少他这一支的罪孽,应当是得到了宽恕。
……
接下来的第三场争标的冠军,却是来自神卫军。
带队的都头,名曰慕容靖。
这位却是个衙内二代——乃父慕容青,官至供备库使,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慕容青有个妹妹,嫁给了杨文广,是杨文广之原配发妻。
嗯,就是那位如今,被西南、荆湖地区的杨氏土司们争相认爹(祖父)的杨文广。
偏,赵煦还强压着杨文广的嫡子杨文怀,认下了这些兄弟和侄子。
一一让他们认祖归宗,将名字写进族谱。
几十年后,杨文广最出名的标签,将不再是大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