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三十章 九种办法,只用一种就够了

第一千零三十章 九种办法,只用一种就够了

    第一千零三十章 九种办法,只用一种就够了 (第3/3页)

造能力。”

    增加钟表稳定和精准,就增加了船只回航的可能,船只越安全,海贸的规模越大,松江府受益就越大,松江府是世界贸易中心。

    “第三个标准,则是实用;第四个标准是创新改旧;第五个标准则是价格。”李乐带着皇帝走完了整个会场。

    实用,其实就是功能性,每多一个功能,就会加分。

    比如自鸣,有的钟表每一个正、初小时辰,都会响一下,声音非常悦耳,有的则是有报时鸟、报时人从钟表内探出;

    比如日期,有的钟表每走十二个时辰,就会跳一下,确定今天几号。

    这类的功能性五花八门,比如朱翊钧就见到一个表,表盘上有条机械蛇,在齿轮的带动下,每过一个小时,这条机械蛇就会爬一圈,花里胡哨没什么用,因为时针可以计时,但很有趣。

    创新改旧,主要是对机械结构的改良,比如擒纵装置,大明市面上的擒纵装置主要分为锚型、工字型、冕状轮等等,机械结构的改良,有助于提高钟表的准确性。

    锚型擒纵装置,是钟摆改良而来,这种擒纵装置,更加适合落地的大型摆钟;

    工字型擒纵装置,是大明考古式科研的成果之一,这东西是从北宋时的水运仪象台,仿造而成。

    最后的价格,则是核算成本,一台钟的计时再精准、再可靠、花里花哨的功能再多、擒纵装置有极大的创新,但生产成本过高,甚至连势要豪右都无法承受,那也是要扣分的。

    正衙钟鼓楼这种超大型精准授时用的钟楼,就是如此,一座钟楼,即便是现在造价已经非常便宜,但价格仍然要数十万银,日常维护,都要十数人。

    势要豪右也建不起,也只有朝廷能建得起了。

    逛了一圈,当真是让朱翊钧大开眼界,他都不知道,大明的钟表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

    “咦,这是个什么?”朱翊钧看到了一个很奇怪的钟表,它长着两个耳朵,不过两个耳朵是摆锤样式的铜球,整个样子有点像蚂蚱。

    “专门用于海上计时用的蚂蚱钟。”李乐面色复杂的说道:“申阁老还在松江府的时候,就悬赏了五万银,希望集思广益,能制造一种更加精准且不受船只晃动的钟表来,就可以在海上更加精准的确定自己的经度了。”

    “这个能行?”朱翊钧看着面前的蚂蚱钟询问道。

    李乐想了想,解释起来有点麻烦,而且口说无凭,他让人抬来了一个圆桌,圆桌两边各站了一个人,把蚂蚱钟固定到了上面,开始左右上下晃动圆桌。

    朱翊钧理解了,这东西还真的不受船只晃动,而且走时更加精准。

    摆钟依旧是大明走时最准确的钟表,连正衙钟鼓楼的擒纵装置也是锚型的,准是真的准,但摆钟不抗风浪。

    这个高不过九寸、长不过一尺的蚂蚱钟,本质上还是摆钟,解决的是摇摆问题。

    两个耳朵的摆锤,最巧妙之处就在于,不管向哪边晃动,另一边就会有反作用力,来相互抵消,所以不太影响的精确性。

    还是有些影响,但比之前要好很多。

    “因为采用的摆钟,所以一天误差不到三秒,月差九十秒,这已经很精准了。”李乐面色十分复杂的说道:“唯一的问题,还是不够准,还需要继续改进。”

    当年申时行对悬赏有着明确规定,航行60天误差在两分钟内的船钟,这个钟表没有达到条件。

    朱翊钧仔细询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个钟表匠,为了研究这个,已经做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蚂蚱钟越做越小,但始终差了一口气,无法满足条件。

    “从内帑批三千银,作为恩赏。”朱翊钧对这种钻研精神非常肯定,大手一挥,给了一笔赏银,虽然达不到标准,但给大明航海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安装了蚂蚱钟的船,比别的船更加安全。

    朱翊钧亲自观摩了这次的比赛,到了五月的最后一天,有了结果。

    他看着面前这个小物件,面色有些犹疑的问道:“它为什么可以夺冠呢?”

    朱翊钧面前的钟表,看起来有些朴实无华,普普通通。

    “一种基于工字型擒纵装置,改良而出的杠杆式擒纵装置,最重要的改良,就是将之前使用的发条改为了细钢丝,可以将钟表做的很小,现在可以做到鸡蛋大小了。”李乐谨慎的回答了陛下的询问。

    “发条改为了细钢丝?”朱翊钧敏锐的把握到了其中的关键,明白了为何这个平平无奇的表,可以成为冠军了。

    格物院的大工匠们,曾经告诉皇帝陛下,所有的擒纵装置,原理都是相同的,擒,擒拿,让运动锁止;纵,释放,让运动继续;而对擒纵装置的改良,都是减少机械对时间准确性的影响。

    毫无疑问,无处不在的重力,让越重的擒纵装置,对时间的准确性影响越大。

    减小钟表的重量,可以有效的提高时间的准确性,而钟表储能装置的减小,可以极大的减小钟表重量,进而让时间更加精准。

    朱翊钧面前单独拆出来的擒纵器,就是细钢丝控制摆轮,摆轮控制擒纵叉,擒纵叉控制擒纵轮。

    细钢丝的每一次收紧、释放,都让摆轮规律性的顺时针、逆时针转动,擒纵叉是一个杠杆结构,支点在最前面,两个限位器,让擒纵叉在限定的范围内摆动,擒纵轮每摆动一次就是一秒。

    “很好,这细钢丝的发条,叫什么名字?”朱翊钧研究了下手里的杠杆式擒纵器,询问李乐。

    “游丝。”李乐给了陛下一个明确的答案,相比较略显笨重的发条,新的细钢丝,确实是细弱游丝。

    朱翊钧亲自看了看这种细丝的制作过程。

    模具大概只有一个银币大小,模具有两个开口,将裁好的两段细钢丝放进模具中,用螺丝固定好,盖上模具,转动手柄旋转,细钢丝在模具中完全缠绕。

    卸下木柄,将硬币大小,一指厚的模具拆下,放入一个装满酒精硼砂的铁盒里,放入大火中加热,直到完全烧红,将模具取出放入冷油中淬火。

    淬火后拆开模具,两股细钢丝仍然卷在一起,放入新的铁盒之中,放入铜条,再次加热到通红,再次淬火。

    二次淬火后,将双股游丝拆下,用硬纸将其分开,套入木制模具展开,再用羊毛巾,搓掉表面渣滓,一根表面泛着蓝光的游丝,就制作好了。

    第二次淬火加入铜条,就是为了防锈,钢丝很容易锈蚀,尤其是海洋环境。

    一个熟练的匠人,一天能烧制数百条这样的游丝,其余物件,倒是容易生产。

    “巧夺天工。”朱翊钧看完了游丝的制作过程,不住的点头说道。

    蚂蚱钟和杠杆式擒纵器,大明可以终于可以把钟表缩小到怀表大小了。

    根据松江府衙门的初步测试,使用新技术的钟表,六十天的误差,大约在三秒左右,已经完美符合大明航海要求了。

    “也别平分了,从内帑支五万银,一家五万银。”朱翊钧十分大方,自己拿出来五万银,再加上松江府的悬赏,蚂蚱钟、杠杆式擒纵器的两家发明者,一家五万银。

    松江府觉得完成了悬赏,是两家共同的功劳,朱翊钧则认为意义重大,而且大幅度的超额完成了悬赏。

    五万银而已,一条船顺利回航,就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