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光粒子束接收成功!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光粒子束接收成功!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光粒子束接收成功! (第2/3页)

    这些由物理学家、工程师、学生及访问学者组成研究团队在庞大的科研资金的支持下,几乎每个月都能弄出来一些新的成果或者是技术。

    比如最近来自反物质研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弄出来一种新的‘反物质量子位技术’。

    简单的来说,这群研究团队将一个反质子(质子的反物质对应物)悬浮在电磁阱系统中,并抑制了环境干扰,以免破坏粒子脆弱的量子态。

    而当该粒子处于被称为“自旋”属性的未定模糊状态时,研究人员小心地使其振荡,并在长达50秒的时间内进行了测量。

    徐川了解过这个项目,主持该实验的物理学家斯特凡·乌尔默教授表示,这种实验可能有助于揭示物质与反物质之间更多的差异,进而回答一个涉及到宇宙大爆炸根本性问题。

    那就是‘我们是如何在一百多亿年前本应湮灭所有物质的反物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

    理论上来说,宇宙大爆炸应该创造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它们本应迅速相互湮灭,使宇宙如今变得空空如也。

    但实际上如今的宇宙充满了各种物质,可见当初大爆炸的时候所诞生的反物质和物质间是有偏差的。

    而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宇宙起源。

    当然,除了理论上的重要性,这项技术或许在未来还可能成为另一项重要技术的‘支撑理论’。

    那就是反重力技术。

    在虚空场理论中,引力的来源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截然不同。

    爱因斯坦将引力重新定义为时空弯曲的表现,引力的‘起源’变成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布,空间的弯曲程度决定了引力的强弱。

    而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物理学发展,以及对常规物质和暗物质的深入研究后,徐川则将引力的来源定义到了另一个方向。

    引力不源于质量,也不源于时空弯曲,而是源于粒子在虚空场破缺时所产生的能量波动。

    这也就意味着质量越大的物体具备越多的虚空破缺行为,造成的能量波动也就越大。

    而即便是在虚无的真空中,不断产生和湮灭的虚引力子在常规状态下会使得引力的净效应为零,维持着背景时空的平坦。

    但当存在质量时,费米子(如电子、夸克)会与这些虚引力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其周围的虚引力子云产生净极化效应,表现为我们感知到的‘引力’。

    简而言之,质量并非直接‘弯曲’时空,而是通过虚空破缺效应极化其周围的量子真空来间接产生引力场。

    而通过CRHPC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反物质量子位技术’抑制背景噪声,隔离粒子,并使粒子能够在量子模糊状态下保存。

    如果在此基础上利用外力使得该粒子反旋震荡,那么其产生的‘引力荷’也与普通物质相反。

    即正物质,如质子的虚空破缺过程中极化真空产生‘正引力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引力,而‘反物质量子位技术’控制的反旋震荡虚空破缺极化真空会产生‘负引力场’,也就是斥力场。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看似’的可行性。

    至于是否能可行,这就是未来的事情了。

    至少现在是做不到的。

    (要是D老师早点出来就好了,当初的我也不至于为了思考一个理论上过得去的引力理论而掉无数的头发了,ε=(ο`*)))唉)

    CRHPC机构的总部大楼中。

    在经历了两天的间隔时间准备后,第二轮的超光速航行理论验证实验正式开启。

    母恒星太阳的逐日点轨道上,一架二代航天飞机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已经释放出去的量子引力模拟激发设备正漂浮在太空中,在霍尔推进单元的控制下,它正在缓慢的旋转着调整着自己的状态。

    很快,一道智能AI的汇报声在航天飞机的驾驶舱内响起。

    “空间校准装置对准完成,时空坐标同步完成,能量场稳定在阈值峰值!”

    量子引力模拟激发器的空间端口对准了遥远的木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