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第1/3页)
袁绍和曹操在汉末三国前期是主要的军阀集团领袖和政治对手,他们有很多共性,同为游侠,同是政治抱负的一代青年,但他们的不同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性格、对待人才的态度等,导致其形成不同的社会观。在专制社会中,将领的人格魅力对集团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同的集团领导人导致其所带领的军阀集团走向不同的道路。
一、袁绍和曹操的社会观
家族背景彰显社会归属,袁氏家族从祖父袁安以来,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同时袁绍“弱冠登朝,播名海内”,史料记载他“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而曹操的出身虽也是官宦之家,但并非名门之后,曹操是权宦家庭,其祖父曹腾是当时有名的大宦官,官至大长秋,封费亭侯。
他收养曹嵩为其养子,即是曹操的父亲。袁绍与曹操,二人都有着强大的家庭背景,然而,二人的出身却差别极大,按照当时的标准,士族与庶族、寒门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低或财产的多少,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虽然袁绍和曹操二人的家庭在社会上属于两个对立的集团,即士人和宦官,但袁绍却和曹操不仅是儿时很好的玩伴,在后来政治上也一度结盟,二人皆是游侠。游侠的身份对袁绍和曹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他们早年带有政治功利性的种种游侠活动,使他们初步与士大夫集团相结合,积蓄了社会力量。袁绍与曹操在早年都有着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而袁绍后来能在乱世中不断发展并占据四州之地,曹操也称雄一方,这些也得益于他们童年即已开始的争取优越感之战的性格培养。
而曹操之所以能被士人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曹操家庭不同于一般的宦官家庭,以及曹操个人努力向士人靠拢。曹操的祖父曹腾虽为宦官,但他“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赵翼曾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后汉宦官之贪恶肆横,固已十人而九,然其中亦有清慎自守者,不可一概抹煞也”,赵翼所举的人有郑众、蔡伦、孙程、良贺、曹腾等。而曹嵩“质性敦慎,所在忠孝”,所以曹氏家族跟士人并未形成特别的对立面。这种家庭背景对于曹操及其家庭接近士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如此,袁绍和曹操一样都因为其家庭背景而使自己有着难言之隐,如曹操始终因自己的宦官家世而长期自我压抑和被世人冷落,而袁绍则因其庶出身份,经常遭受别人的攻击。如袁绍的从弟袁术见众豪杰归附袁绍,曾说:“竖群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并写信给袁绍的政敌公孙瓒,云“绍非袁氏子”引得“绍闻大怒”,而公孙瓒也曾上疏给献帝,屡次攻击袁绍,“《春秋》之义,子以母贵,(袁)绍母亲是傅’,地实微贱”。庶出的身份在当时社会及其士大夫眼中,是关乎纲常的大问题。由此可见,袁绍庶出身份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低贱的,而正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