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 > 第195章 洛阳

第195章 洛阳

    第195章 洛阳 (第1/3页)

    洛阳城中,虽说是天下最为繁华的地方,自汉光武帝将都城迁到洛阳以来,这里的繁荣就没有间断过。

    当时关中拥有相当肥沃的土地,内部的战略纵深也较大,而洛阳所在的伊洛河盆地东临嵩山,北抵黄河,西接崤山,南面伊阙,方圆要比关中盆地小得多,而且土地比较贫瘠,张良曾言:“此地狭,方圆不过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国也。”

    洛阳的优势在于其距离东部黄淮大平原与江东地区更近,水运更加方便,因此在天下太平时朝廷有力量控制地方,则关东各地的赋税可以源源不断的滋养洛阳,运输成本还远远低于运到处在关中的长安。

    王莽新朝末年,在刘秀定关中之前,赤眉、更始扰乱关中,争战不息,首都长安已经残破不堪,几乎夷为废墟了。

    如果此时光武帝定要定都关中的话,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整座城池的修缮,这对刚刚经历完战争的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苦不堪言的苦差事,说不定又会民怨沸腾,叛乱的星星之火可能会重新被点燃。

    而与此同时,离长安不算太远的洛阳,在这场战争中,并未受到多大战火的冲击,殿宇楼阁保全的还算不错的。

    且洛阳作为东周的首都,对帝王来讲,也算是一个地位比较崇高,身份比较尊贵的一座城池。以此地为都,不会失了身份。

    当时匈奴已逐,西域已通,占据平凉之地的隗嚣也已被消灭。西羌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光武帝来说,已经没了外寇强敌。

    长安城在抵御外辱方面的战略意义就没那么高了。而洛阳城更处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更为富庶、交通更发达、文化程度更高的中原地带,对全国的控制可以更近一步。

    经济因素在东汉建都洛阳的过程中并非主要考量,而政治军事因素才是重点。长安多年战乱此时已经破败,国家战略位置上而言,外部游牧民族已不成大的威胁,为了政治平衡,选择经济相对好的洛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