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 > 第176章 策略

第176章 策略

    第176章 策略 (第2/3页)

之功相称也。哪怕你是黄芩贵族,如果没有军功,都不能够取得官爵。

    另一方面,对于不努力作战的要施以重刑。具体的办法是将五人编为一伍,登记成册,若有一人临阵逃脱,其余四个人都要被处以死罪。但倘若这是四个人各自能将一个敌人斩首,就可以免除死罪。

    秦国军功爵制的考量可以用一举俗语来概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实际上这也是古代兵家的常用之语。要让士兵奋不顾身地杀敌,论功行赏是主要的办法之一,正如商鞅所说:

    人情好爵禄,人君设二者以预民之志,而立所欲焉。夫民力尽而爵随之,功立而赏随之,内君能使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则兵无敌矣。

    而从人性最阴暗与恶的一面案来看,人是见利忘义、贪生怕死之辈,人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死,如何能让士兵在战场上不畏死?要通过重罚的手段,在国内营造一种比死亡还恐怖的气氛,相比之下,还是在战场上拼死杀敌更好。

    战场上死亡的风险虽高,但若立军功就能接受丰厚的奖赏,如此便转怯为勇,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正如尉缭所说,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矣。

    如此一来,赏罚严明与军队战斗力的关系就基本明晰了。宋代的《武经总要》更是中肯地总结了秦国的史事:

    战国时秦国兵力最雄,盖能教,蓄锐士,恒之以庆赏,警之以刑罚。民欲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

    严明军纪的作用是整肃军纪,赢得民心。

    军队作战要取得胜利,除自身应有战斗力以外,还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深得民心。这在《孙子兵法》一开篇的五事、七情中处于首要位置,叫作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而有道的关键就在于要与人民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正如当年刘邦率秦入关中时,严格执行军纪,秋毫无所害,因此收获了亲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的效果,秋毫无犯这个成语正是由此而来的。对群众的利益做到秋毫无犯,是关心、保护群众利益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