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9章茶盏里的暗语 (第3/3页)
把明代茶壶。“电话突然挂断,忙音像重锤般敲在林默涵心上。
他冲到博古架前,取下那把永乐青花茶壶。壶底的梅花纹在灯光下清晰可见,这是组织内部“最高机密“的标记。林默涵突然想起苏曼卿的警告——魏正宏最近在严查金门驻军的通讯记录。难道张副官已经暴露?
窗外传来公鸡打鸣声。林默涵看着桌上的扑克牌,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可能性:101、103、105舰的编号相加是309,而明天正是农历九月初三。这难道是某种巧合?他抓起钢笔,在纸上快速计算——309减去93(魏正宏的代号)等于216,这是高雄到金门的海里数!
“沈先生,陈小姐来了。“阿福的声音带着犹豫。
林默涵猛地抬头。陈明月很少在这个时间来贸易行。他迅速将扑克牌收进抽屉,转身时脸上已恢复平静:“让她进来吧。“
陈明月穿着素雅的旗袍,发髻上插着那支藏情报的铜簪。她将保温桶放在桌上,掀开盖子的瞬间,林默涵闻到了当归鸡汤的香味——这是“情况危急“的暗号。
“我父亲从台南来了,“她的声音压得极低,“他说军情局昨晚抓了个人,是金门通讯站的。“
林默涵的手指停在茶壶盖上。晨光从窗帘缝隙照进来,在桌面上投下细长的光斑,像一把锋利的刀。
魏正宏的阴影
魏正宏站在军情局三楼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台北市的晨雾。办公桌上的《孙子兵法》翻开在“用间篇“,密密麻麻的批注显示其主人已反复研读多次。墙上的条幅“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在朝阳下泛着暗红色的光,像凝固的血。
“处长,高雄传来的报告。“机要秘书江一苇将文件夹放在桌上,目光不敢与魏正宏对视。
魏正宏拿起报告,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报告上的照片显示一艘渔船在军港附近徘徊,虽然图像模糊,但他认出了船尾的“福“字——那是港务处李处长家的船。三天前,这个李处长还在酒会上拍着胸脯保证“高雄港固若金汤“。
“把李处长的档案调出来。“魏正宏的声音像淬了冰,“还有那个叫沈墨的侨商,我要他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资料。“
江一苇的身体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他转身时,魏正宏突然说道:“江秘书,你弟弟最近在做什么?“
“报告处长,舍弟在台中教书,“江一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上月还寄来家书,说一切安好。“
魏正宏拿起桌上的镇纸——一块刻着“忠党爱国“的和田玉,这是蒋介石亲笔题词的复制品。他看着镇纸上自己扭曲的倒影,突然笑了:“你说,这世上真有不透风的墙吗?“
江一苇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窗外传来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三架P-51战斗机正编队飞过总统府上空。他想起三天前截获的密电,那组奇怪的数字“309 216“至今没有破解。
“处长,张副官求见。“门外传来卫兵的声音。
魏正宏收起笑容,将和田玉镇纸重重压在报告上:“让他进来。“
张副官走进办公室时,魏正宏注意到他皮鞋上的海水痕迹。这个细节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在南京,那个自称“李涛“的中共地下党员——也是这样,在被捕时皮鞋缝里藏着半张密电码。
“报告处长,'台风计划'一切准备就绪。“张副官立正敬礼,左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腰间的手枪。
魏正宏突然笑了。他走到张副官面前,手指轻轻拂过对方的肩章:“张副官,你弟弟张启川是怎么死的?“
张副官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窗外的阳光恰好照在他的脸上,魏正宏清楚地看见他瞳孔收缩的全过程。这个细微的反应让他想起审讯室里那些犯人,在听到“滴水刑“三个字时,也是这样的表情。
“明天中元节,“魏正宏突然转移话题,“记得给你弟弟烧点纸钱。对了,高雄旗津天后宫的签很灵,你可以去求一支。“
张副官的身体晃了一下。魏正宏看着他踉跄着走出办公室,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是高雄宪兵队打来的——他们在海边发现了一个防水袋,里面装着微型相机和三张军舰照片。
魏正宏拿起电话,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把李处长的家人都'请'到宪兵队来。告诉他们,我要亲自审讯。“他挂断电话,拿起那本《孙子兵法》,在“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这句话下面,重重画了一条红线。
窗外的阳光洒满办公室,将墙上的条幅照得一片血红。魏正宏知道,一场精心策划的狩猎即将开始。而他,已经布好了天罗地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