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 第0005章当归的药香

第0005章当归的药香

    第0005章当归的药香 (第3/3页)

被雨水洇得模糊不清。

    鱼寮的木门突然发出“吱呀“轻响。张曼丽握紧腰间的手枪,看见穿蓑衣的老者提着马灯站在门口,灯影里露出半截铜制药杵——这是沈仲山派来接应的人。老者将一个布包放在潮湿的地面上,油纸里的药草散发出熟悉的当归香气:“沈先生说,用这个能引出'海燕'。“

    当她打开布包时,眼泪突然涌了上来。里面是七味药材,按照《本草纲目》的顺序排列,最上面放着朵风干的白芍花。二十年前她和林默涵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第一次见面时,他送给她的就是这样一朵花。那时的林默涵还是个穿学生制服的青年,眼睛亮得像嘉陵江的星星。

    远处传来警犬的吠声,由远及近划破夜空。老者将一艘小木船推下河,船板上的桐油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张曼丽最后回望台北方向,城市的灯火在雨雾中朦胧成一片光晕。当她解开缆绳时,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手电光束刺破黑暗,照亮了魏正宏扭曲的脸。

    “曼丽,跟我回去!“魏正宏的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手枪在颤抖的手中晃出冷光。张曼丽突然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河岸上回荡:“魏大哥,你还记得《再别康桥》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她猛地拉响***,火光冲天而起的瞬间,看见魏正宏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像极了当年在南京沦陷时的模样。

    黎明前的搜捕

    凌晨四点,台南中药铺的门板被斧头劈开时,林默涵正站在后院的井边。沈仲山将最后一包药材粉末倒进井筒,青石板上散落的《本草备要》被晨露浸得发皱。前院传来特务的咆哮和瓷器破碎的声响,魏正宏的声音像柄淬毒的匕首,刺穿着黎明前的宁静。

    魏正宏的搜捕部署如蛛网般罩住整条街。街口停着三辆墨绿色军用卡车,车厢里待命的三十名特务分成三组:甲组控制前门街道,乙组封锁后院出口,丙组则负责逐层搜查。他亲自带着五名贴身护卫直扑内堂,皮靴踩过满地药渣时,突然抬手示意暂停——柜台后的铜制药臼还在微微晃动,证明主人离开不超过三分钟。

    “沈老板藏得挺深。“魏正宏用靴尖挑开地窖盖板,潮湿的空气混杂着当归与硫磺的气味扑面而来。他打了个手势,两名特务立刻举着汤姆逊***下去,光束在黑暗中扫过一排排药架。沈仲山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用袖口掩住嘴的瞬间,将一枚浸过密写药水的杏仁核弹进炭盆:“长官明鉴,老朽这就带您看新到的野山参。“

    当沈仲山掀开最底层药柜时,魏正宏注意到柜板内侧刻着的药材图谱——当归的根茎被雕成手枪形状,黄芪切片排列成微型地图。老者突然转身,铜制药杵“哐当“砸在地上:“这是祖传的《炮炙大法》图谱!“趁特务们注意力分散,林默涵悄悄将灶膛里的密写纸塞进空心竹筷,混进墙角的炊具堆里。

    地窖里弥漫着蜜炙黄芪的焦香。沈仲山用竹刀将药材切成薄片,每片厚度严格控制在三分:“蜜炙时火候要文武交替,就像传递情报的节奏。“他将切好的黄芪片在竹匾上摆成北斗七星,林默涵立刻会意——这是通知“黄芪“转移的暗号。当蜂蜜在铜锅里熬成琥珀色,老者突然用长柄勺在糖浆表面划出三道波纹。 “这是'三黄汤'的蜜制秘法。“沈仲山将蜜膏均匀涂在药片上,指尖在第七片黄芪上停留片刻。林默涵凑近细看,发现那片药材的截面被刻成微型莫尔斯电码。他们将处理好的黄芪装进印有“固本培元“的瓷罐,罐底内侧用朱砂画着极小的五角星——这是送往高雄码头的暗号。 当第一批蜜炙黄芪装进货箱时,沈仲山突然敲击竹匾边缘,发出三长两短的声响。林默涵迅速将密写着美台谈判情报的桑皮纸卷成药引形状,插进当归捆里。地窖门外传来特务的脚步声,老者不慌不忙地往灶里添柴,青烟裹挟着药香从烟囱飘出,在台南的晨雾中织成传递秘密的蛛网。

    中药密写术

    清晨五点,天色微明时分,魏正宏的特务队已经将“回春堂“翻了个底朝天。药柜上的青花瓷罐被摔得粉碎,当归、熟地、川芎的碎片混着玻璃碴铺满地面,空气中弥漫着苦涩的药香和硝烟的味道。沈仲山正在演示中药密写术的最后步骤,他将明矾水均匀喷洒在桑皮纸上,“当归三钱“的字样渐渐显形:“先用海螵蛸粉末混合灶心土书写,再以硫磺水显影,这是明代《本草原始》记载的古法。“

    林默涵被反绑在柱子上,看着沈仲山用竹刀将黄芪切成特定角度的斜片——每片药材的倾斜度代表不同的数字。当老者切到第三十七片时,突然故意切歪:这个暗号让林默涵心头一紧,那是通知“白芍“暴露的信号。魏正宏的皮靴踩过满地药渣,铜制药杵在他手中转得飞快,反光在墙壁上投下毒蛇般的影子。

    “说!你们的显影剂配方是什么?“魏正宏将枪口抵住沈仲山的下巴,老者突然张口,将藏在舌下的密写纸咽进喉咙。林默涵想起昨夜在地窖里,沈仲山用蜜炙黄芪传递的情报:“显影剂需用灶心土三钱、硫磺五分,加无根水煎煮。“这个配方此刻像烙铁般烫着他的记忆,提醒着每个中药人都是行走的密码本。

    海燕的重生

    1953年2月18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台南上空时,林默涵在中药铺的地窖里睁开眼睛。沈仲山正在用铜杵碾着药材,药臼发出规律的“咚咚“声,像极了重庆时期延安电台的发报节奏。地窖石壁上,用当归粉末写就的情报在硫磺水的浸润下渐渐显形,“海燕“两个字在晨光中泛着淡蓝色的光芒,如同新生的希望在黑暗中绽放。

    林默涵用当归粉末在《本草备要》扉页绘制新联络图,将“黄芪“李大海的码头仓库编号藏在“甘草“条目下,用“蜜炙黄芪“的甜度差异标记紧急程度。他通过台南药材行的送货路线,将密写着新暗号系统的桑皮纸塞进空心当归根茎,由“白术“陈月娥伪装成药商妻子取走。三日后,高雄码头的“黄芪“按约定在第七袋药材中发现刻有北斗七星的铜制药杵,确认情报网重建完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