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北平烽火淬青春:钢铁誓言 > 第036章:月考:国文试卷、史地综合试卷

第036章:月考:国文试卷、史地综合试卷

    第036章:月考:国文试卷、史地综合试卷 (第3/3页)

播激发民心,便是空中楼阁,曲高和寡。文章最后落脚于自身感悟,与孟子“舍生取义”题形成呼应:

    “吾辈学子,身处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手握笔杆,亦如持枪。

    当以手中之文,心中之血,载复兴中华之大道,方不负先烈,不负时代,不负此身所学。”

    真情实感,实例支撑,立意高远,结构圆融,字里行间鼓荡着一股青春热血与时代担当。

    周一下午二时,史地合卷考场。

    午后闷热,蝉鸣聒噪。

    这是林怀安信心最足的一科,“救国地图”学习方法的效果即将迎来首次实战检验。

    【历史部分(60分)】

    1. 填空题(15分):

    (1) 1842年,中英《______条约》签订,割让香港岛。

    (2) 1894年,______战争爆发,次年签订《马关条约》。

    (3) 1911年10月10日,______起义爆发,成为辛亥革命的序幕。

    (4) 1919年,中国在______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5) 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这些关键年代和事件,早已在林怀安脑中的“救国地图”上刻下深痕。

    笔尖飞快,“南京”、“甲午”、“武昌”、“巴黎”、“张学良”等答案准确无误。

    2. 简答题(20分):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林怀安从政治(结束帝制)、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剪辫易俗等)多角度简要阐述,条理清晰。

    3. 论述题(25分):

    “试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之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性质演变之影响。”

    这是重头戏。林怀安并未机械罗列条款,而是以时间轴为经,地理空间为纬,在脑中迅速展开那幅自己绘制的、标注着屈辱与抗争的“救国地图”。

    答题时,他清晰指出这些条约如何一步步将中国拖入半殖民地深渊: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主权初损;《天津》《北京》条约使侵略深入长江内地,主权进一步沦丧;《马关条约》巨款割台,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辛丑条约》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论述影响时,他强调了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社会矛盾激化、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等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脉络清晰,分析全面,体现了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把握能力。

    【地理部分(40分)】

    考查中国主要山脉(如秦岭、天山)水系(黄河、长江)走向、重要矿产资源(如抚顺煤、大冶铁)分布、关键铁路干线(如平汉、津浦)等。

    林怀安凭借“救国地图”打下的扎实空间记忆和“过度学习”形成的巩固印象,答题顺畅,将地理要素与历史事件(如铁路与列强势力范围)自然联系,答案准确详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